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击奏体鸣乐器。原为酒器,于歌唱时敲节奏,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曾出现过这种古老的乐器,不过很多人认为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缶与传统乐器中的缶有着很大的区别。
《尔雅·释乐》:“盎,谓之击。”晋·郭璞注:“盆也。”
《说文·击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就是说缶是瓦制的器皿,用来盛放酒浆,秦人敲击缶用来给歌曲打节拍。
关于起源有二说:
一说,源自尧。宋·陈肠《乐书·雅部·土之属》:
“缶之所自出者也,唐尧之时有击壤,而歌者于《离诗》之击缶,见于《宛丘》,是缶之为乐,自唐至周所不易也。”
二说,出自西戎。
《资治通鉴》卷四:“蔺相如复请秦王击击。”元·胡三省注:“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因而用之。其形如覆盆,以杖击之。”先秦以击而歌为风俗。
《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醉,而歌呼呜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宫廷王侯们也经常听这种乐器。《晏子·外篇第七》: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
《墨子·三辩》:
“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学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领缶之乐。”
汉代则承袭了先秦时期得风格。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措领,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唐代出现过多件一套的定音,即瓯。宋·陈畅《乐书·俗部·土之属》:
“唐永泰初,司马滔进《广平乐》,盖有八缶,俱黄钟一均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渑池之会中,秦王强迫赵王鼓瑟,蔺相如反逼秦王击缶。因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低俗下流,故蔺相如以此反击羞辱,捍卫了赵国尊严。
也有人说“庄子鼓盆而歌”中的盆其实就是缶这种乐器,故事讲的是庄子的老婆去世了,众人都非常伤心,他却表现得很反常,还拿起缶来开心的唱起歌来,在他看来死亡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缶这种乐器似乎也不是皇宫贵族的专属,只是民间记录的比较少,或者是其在民间的称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缶,后来拍出了每个近13万的天价,所以现在看来缶这种乐器更多的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件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