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叫《入殓师》,里面的一句台词深深吸引了我,“死亡不不过是扇门,它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让我们对死亡的看法又升华了许多,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死亡畅谈不休,一直是一个不衰的话题。
大家好,这里是Fengkepu科普,儒道佛三家更是上升到哲学的范畴,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他的眼中,死亡是人类自然生命的结束,人的生老病死就是客观规律,所以说我们不必要产生恐惧和抵束,但是,儒家对于人生命的结束,不是简简单单的看成大自然当中的花开花落,落叶归根,对于儒家而言,死亡是生命最后的一层经验,经验这一生的价值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不忘此生,问心无愧。
儒家一方面相信死亡与命运有关,另一方面相信死亡与使命有关,所以,使命既是人对自己,所以成为一个人的自觉。作为一个人,要知道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知道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死,就可以选择一种理想,也成全价值。
生命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要白活,千万不能像行尸走肉一样,你得找点事做。
因果报应解释轮回是佛教观与生死最核心的观念,这一观念是人死但灵魂不死,人有前世今生为前提。佛教认为,任何一种生命的个体都在三世和六道中生死轮回认为人生是苦,苦海无边,但是死并不意味着解脱,如果没有达到真正的顿悟,死亡依旧是不可摆脱的痛苦。而轮回就是让人不断反思改正的过程。
对于此,佛教最高的境界称为涅盘,这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永恒静谧的精神状态。对于这种状态,个人有人的理解就看各自的修为如何,应该是一种顿悟成佛的状态吧。
道家对死亡的态度最为干脆,但是一般人又难理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将以一则故事来说明。传说老子活了100多岁,他去世的时候,邻居朋友都来吊丧,大家都非常怀念,老子的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因此,大家都卑不至胜。
这时,老子的好友秦谊亦来吊唁,他走到老子的陵前,不跪亦不拜,只是拱手之见,然后刚吼了三声,就退出了灵堂。众人拦住他,质问道,你不是老子的朋友吗?怎么这么薄情少礼,人情义道,老子曾经说过,生不易喜,死不易悲,你们没有听说过吗?昔日老子诞生,由吾自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乎自然之理。
无所谓喜,今日老子死去,由由归吾,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同样合乎自然之利。以吾所谓悲,什么意思嘞?道家看待死亡,讲求顺其自然,生必由死,顺节而衰。
说直白一点,生命死亡就是那样再平常不过的了,不需要多解释什么,不需要思考什么,一切归一。两者的极大不同在于,道家讲究的是对死亡的超脱,死亡不过是一种过程,不需要做特别的解释。而儒家的死亡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基淀。
朋友们,你们认为谁的观点是您最赞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