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一路连科炉顶 研习社藏
- 鸭与蟹
古代的“鸭”谐音“甲”,而科举发榜就会把考生们分作“一甲”、“二甲”、“三甲”,所以送鸭其实就是在祝福考生科举及第、位列三甲。以“一甲一名”为题的鸭纹吉祥图更是代表着对他人高中状元的美好祝愿。
还有一种鸭衔芦苇的经典搭配,在元明清时期比较流行。因为“芦”又谐音“胪”,正有“传胪”之意。
“传胪”就是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梦溪笔谈》中曾记载:
进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相进一甲三名卷子,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胪。
清 淡绿釉芦鸭纹盘 海安博物馆藏
螃蟹与芦苇的搭配也叫“二甲传胪”。有书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而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也叫黄甲。
清 红木座祁阳石屏芯二甲传胪砚屏 研习社藏品
- 鱼跃龙门
《埤雅·释鱼》中写道:“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鱼跃龙门,化身为龙,正如经历过科举的学子们改变自己命运,从此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与贫寒岁月挥别。
清 紫檀透雕鱼跃龙门五屏风式镜台 研习社珍藏
- 蟾宫折桂
《晋书》中有一段关于郤诜(xì shēn)的故事:晋武帝问他对自己的评价,郤诜以“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自比,因此,桂枝也就成为了人才的代称。
科举制度盛行之后,人们便常用“蟾宫折桂”比喻高中进士,元代郑德辉就在《王粲登楼》中写道:“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