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一个流行词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气,但「谐音梗」却似乎永远年轻,永远有趣~
不过......在谐音被当作一种「梗」从喜剧行业火起来前,其实早就被古人用在祝福祈愿的「吉祥物」上了。
比如,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比喻财富和福禄;猴与“侯”谐音,寓意封侯挂印、辈辈封侯;鱼与莲花结合,象征“连年有余”;而笔和银锭相结合,则有“必定”的意思......
北宋 刘寀 《落花游鱼图》(局部)
藏于美国圣路易美术馆
从飞禽走兽到花鸟虫鱼,从自然天成到食物器皿,说实话,若是细数起咱们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吉祥象征,恐怕几篇文章都说不尽。
而这些吉祥物的美好寓意,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古人爱玩的谐音梗——谐音取意法。
即,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条件,在某一事物和某一吉祥观念之间建立联系,来表达相对抽象的吉祥寓意。
简单来说就是,吉祥物与表示吉祥的字词“音近而字不同”:
桂花(贵);柿子(事);
大象(祥);蝙蝠(福);
葫芦(福禄);生菜(生财)……
元 陈琳(传)《葫芦花瓶图》(局部)
馆藏未知
有人曾把谐音吉祥物与国人的关系,比作“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的确道出了谐音取意的无处不在。
而由此造就的吉祥物们,更无一不闪现出古人面对生活的幽默风趣,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满心憧憬。
观复博物馆就藏有一只「清嘉庆 矾红描金太师少师壁瓶」。
清嘉庆 矾红描金太师少师壁瓶
观复博物馆藏
壁瓶,侧面看像半只瓶子,过去是挂在墙上做装饰用的,所以纹饰都很经典。
瓶身正面,绘有两只狮子,占据了画面绝大部份空间。狮子的体量一大一小,这是制作者故意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