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是图画性文字,最早先民们就像我们孩童时期信笔涂鸦一样,看见什么就用简单的线条把这个“物”画出来,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介绍第一种造字方法时这样记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画成其物”是最直观的造字方法。这样造出来的符号叫“文”,文者纹也,是事物被人类用线条描摹出来的纹路、纹样。文文叠加组合,就生出来许许多多的“字”,即“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中国传统纹样——如意纹
比如甲骨文“火”字,就是把正在燃烧的画下来的样子,由此产生了两团上下叠加组合而成的“炎”字。三团相叠加,就组合成了“焱”字。
焱字的甲骨文小篆和楷书
甲骨文中的“焱”字就像三团燃烧的火,古人用三这个数字来虚指多,无数的小火苗正在跃动升腾,形象生动。《说文解字》中说“焱,火華也。从三火。”意思是“焱”字指的是明亮夺目的火焰,其字形由三个“火”字组成,象征着火势的旺盛炽烈和火光之耀眼明亮。到了金文小篆和楷书,“焱”字的形象逐渐抽象化了。
“焱”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猛烈的火焰,例如《楚辞·九叹》中有一句:“日暾(tūn)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意思是说太阳慢慢地在西边落下光线不再明亮,第二天太阳又会光芒四射地重新升起。
焱字有时也作叠词焱焱,如东汉班固的《东都赋》中有“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形容戈矛车马光彩闪烁的样子。
如今,许多人的姓名中常用这个“焱”字,父母对一定是希望孩子的一切如火焰般蒸腾向上,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