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特别是第(3)种情况下的语境义,重点是理解词语在特定环境下是如何变异的。其主要方式有:
1.采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将词语的意思义加以变异。例如:①《狱中联欢》“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是‘大地春回’”。这里的“春”指的是革命胜利的好消息。
2.采取讳饰(即婉曲)的方法,将词语的意思义加以变异。例如:①“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在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加点词语是“去世了”的意思。
3.通过移用,将词语的意义加以变异。所谓移用,就是把惯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例如:
①“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我们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这后一个“锁”字,只能当“控制”讲。
②“(意大利的歌女)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朱自清《威尼斯》)“酽”本指液汁浓和味道厚,如“茶很酽”,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的浑厚、甜润、有韵味。
③本书“篇章”中《真正的施主》:‘我看到这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自己养的几只母鸡来养活自己,于是我每只鸡蛋多出5分钱,并暗下决心,作为一项长期扶贫工程扶下去……’”。“扶贫工程”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用多出5分钱的办法来长期帮助贫困的老太太。
④2001年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联合办学体语文试题:
联系上下文(“老母亲急了……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解释文中带点的字词,指出“劣迹”和“匀”两词用在文中的妙处。
“劣迹”,本是恶劣的事迹之意。此处贬词褒用,表现老母亲怕老王重犯儿时“不爱加衣服”的行为的担心,以此说明老母对虽早已成年的儿子的牵挂,细致地表现了母爱之情。“匀”,均匀的意思,本是形容词,此处作动词,分出,口语化了。
4.通过借代、借喻、反语等修辞方法,将词语的意义加以变异。例如:
①“谁砸企业的牌子,我就咂谁饭碗。”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牌子”指产品的质量,“饭碗”指工作。
②“雷锋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支鲜红的路标!”“路标”,这里喻指“做人的高标准”。
③鲁迅的《藤野先生》的开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时节,望去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一词显然是反话,带有贬义,当是难看、丑陋的意思。
④还有,在课文《狱中联欢》有这么一段: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现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这段叙述中的对联,尖锐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迫害,同时表现了狱中同志们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的“乐”字,狱中的特务头子猩猩不懂,同学们可能也觉得颇有些费解。“乐”当然是反话,所以猩猩,觉得刺眼,但他又不敢说这不像渣滓洞的生活,更不敢把“乐”改为“苦”。如果理解到此止步,是不是浅了一点?我以为这个“乐”字也是监狱里革命者心态的写照。革命即将胜利,革命者为之流血奋斗的伟大事业即将成功,他们虽仍身处魔窟,但胜利指日可待。即使黎明之前牺牲了,那也是无上光荣、无上幸福的,“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