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16 00:02:30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1)

晋公子重耳能够在流亡十九年之后还能重返晋国主政,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美名,如果说他有什么特殊才能的话,那就是纳言善听,不摆架子。晋文公起初不过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且还贪图安逸生活。如果没有国内的政治变故,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安于享乐的公子哥,根本成不了一代君王。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2)

从外在的条件看,成就重耳的重要角色是狐偃、子犯、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这几位死党一直追随重耳,陪着他一起流亡。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重耳仰赖他们的运筹帷幄。譬如,在齐国,重耳得到了优待,生活很安逸,甚至都不想走了,是子犯和姜氏把他拉了出来。子犯是重耳的舅舅,维护外甥当然有自己的政治追求,但关键时刻的果断运筹足以见出他的睿智和忠心。

另一个重要的外援就是秦穆公。秦穆公与晋国之间是姻亲关系,但秦穆公帮助重耳决不是因为亲情,而是出于自己的国家战略,是政治投资。秦穆公把女儿嫁给重耳并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夺权,固然有自己的打算,但客观上却成就了重耳,是逆境之中的重耳得以顺利主政的重要条件。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3)

应该说重耳是很幸运的,因为虽然有一些诸侯没有给予他礼遇,但齐国、楚国、秦国这几个重要的诸侯国都给予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楚王虽然没有像齐国、秦国那样厚待他,却顶住了谗言放过了重耳,没有*他。重耳从一个安于享乐胸无大志的公子哥,流浪过程中逐步历练成了一个沉稳老到的政治家,其自身的禀赋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重耳身上确实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优点。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派兵到封邑蒲城追*重耳之时,重耳阻止了蒲城人的反抗,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意思是说,我依仗着父亲的封邑而生活,现在却要反抗父亲,这是大逆不道啊,我还是逃跑吧。君臣之道,父子人伦,重耳是很清楚的,也是能自觉恪守的,这说明重耳本质是纯正的,内心是明智的。不愿意抗争的另一层考虑还包括,让蒲城免遭战火荼毒,这是明明智也是厚道。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4)

重耳另一个重要优点是,谨言慎行,善于随机应变。楚王宴请重耳,试探道“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糓?”重耳应对非常得体,不卑不亢,先是恭维楚国物产丰饶,继而直言,如果今后晋楚“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以与君周旋。”重耳的真实坦诚赢得了楚王的敬重,因此得以全身而退。

特别是在面对昔日追*自己的寺人披的时候,能够理智的换位思考,不计前嫌,宽宥对方。重耳的善意和不计前嫌,感动了寺人披,寺人披也因此告发了想要烧死重耳的晋惠公死党瑕甥、郤芮,从而使自己再一次免遭荼毒。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5)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也有随遇而安,不思进取的时候,但都能虚心的接受几个追随者的运筹谋划,并不固执己见。能屈能伸,明于自己的处境,表现出了少有的耐性和韧劲,这都是重耳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功成名就之后论功行赏,忽略了介之推,这是美中不足,也许是个疏忽,也许是因为时过境迁之后的君王难以摒弃的缺陷与弱点所致,相对而言,应是瑕不掩瑜。

重耳人生经历所给予后人的启示很多,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身处逆境不自暴自弃;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也不能丧失自信和追求;谨言慎行,不卑不亢;宽以待人,纳言善听,任何时候都不摆架子。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说了什么道理(6)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