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您」这种敬称代词甚至「您」这个字本身,出现的时间其实都很短。
在诸如《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现存的唐宋时代及以前的辞典、字书或韵书中,「您」字并不存在。而唐宋时代及以前的书籍著作包括文章诗词中,也都找不到「您」字的身影。
最早的「您」,应当出现于金代或元代的汉文文献中,而在这时「您」的意义还不是一个第二人称敬语,而是用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也就是现代汉语中「你们」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特别是秦汉及以前的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往往不会标明复数。诸如「予」「我」「尔」「汝」等第一、第二人称代词,都既可指代「我」「你」又可以指代「我们」「你们」。
而到了魏晋隋唐时期,上古汉语逐渐演变为中古汉语,汉语人称代词开始区分单复数,并出现了用于标示复数的词缀如「尔等」的「等」、「吾侪」的「侪」、「我辈」的「辈」和「尔曹」的「曹」等。
不过这时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的区分依旧不严格,加上书面语拟古风尚的盛行,一个人称代词可以同时表示单数和复数的情况依旧广泛存在。而汉语特别是普通话与官话方言中的人称代词复数标志「们」的前身,一般认为应该是受到了西域和北方民族的影响。
据研究,「们」字最早的祖先应为唐代翻译佛经是对梵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对译,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在不同古汉语方言里,「们」类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最早「弥」「弭」等字。
这些字在当时的中古汉语中,读音都近似 /mj/(类似现代汉语 mie 或 mié 的发音),且可能是「尔」(中古汉语音 /i/,类似现代汉语的 nié)字或「辈」(中古汉语音)字失去本来含义,变成纯语法标记的结果。
到后来,尤其是到了宋代,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逐渐又从「弥」「弭」等字变成了「瞒」「满」 「门」,其读音为 /muɑn/ 或 /mun/(近似今天汉语中的 muan, muán 或 muen)。这些语法现象也同时传入了与宋朝接壤的辽与西夏等国,并在金朝、元朝统治时期保留了下来。
辽、宋、西夏三国对峙图。辽朝以及后来的金元两朝相继统治中国北方地区 450 多年。三个朝代的统治民族所使用的阿尔泰语系语言对中国北方汉语有过一定影响。
根据对现存契丹语材料的分析,至少在辽代的契丹与使用者人群中,紧接着元音的 /-n/ 音会脱落,如 /man/ 在契丹语使用者口中就会变成 /ma/。而这个现象在同属阿尔泰语系的女真语和蒙古语中也同样存在。
因此,至少在宋辽时代的北方汉语中,受到北方民族读音的影响,「瞒」「满」 「门」等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在很多情况下失去了尾音 /-n/,读音变成了 /muɑ/ 或 /mu/,更进一步被写成了发音相近的「每」字(中古汉语音 /mui/,宋元汉语读音 /mu/),原先的「尔满」或「你门」就成了「你每」。
在传到今天的宋元时代戏文和话本等用口语写作的民间通俗文学中,「你每」这样的词汇形式就已经随处可见。
到了金朝和元朝,北方阿尔泰语民族更是先后统治了中原北部以至整个汉地。金朝的女真语和元朝的蒙古语严重影响了汉语口语。在金元话本、戏曲或散曲小令(即通常意义上的「元曲」)以及元代蒙古式汉语中,「你每两位」这样的话就已经成了标准配置。
而当人把「你每」这个词说得更快更连续时,「每」字的元音也进一步脱落,仅剩了一个 /m/ 音。这个音就附加在「你」(宋元时代发音类似今天的 nǐ)字之后,变成了一个 /nim/ 音,而被写作「您」。而在更早一些的时候,这个读音也会写作「恁」,因为这个字在中古音中也可读作 /njim/。
在元代编纂的记录了当时北方汉语音韵的《中原音韵》中,「您」字正是被分配在「侵寻」这个韵部。这个韵部里的字,韵母均为 /im/,也就是说在这时「您」字就是读 /nim/。而这时「您」也还有一种爱称或昵称的意义在里面,因此在造字时选择了「心」字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