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初為象形,甲骨文像三足絡絲架。后來爾字上部變為“尒”,成為表音部件,於是爾字也由象形演進為形聲。在《說文解字》中,許慎將“爾”解釋為“窗櫺交錯,格格相連”,完全是根據其小篆字形作出的猜測,因為的確很像蘇州園林的窗格。但不論是絡絲架,還是窗格,都早已廢棄不用,而使用更多的是它的假借義,比如第二人稱代詞,語氣助詞等。
許慎《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爾,麗爾,猶靡麗也。从冂从㸚,其孔㸚,尒聲。此與爽同意。兒氏切
【疏義】爾,麗爾,猶如說空明疏朗。由“冂”和“㸚”會意,㸚表示孔格疏朗。尒聲。爾與爽意義相同。兒氏切(ěr)
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