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识字教学又相对枯燥,如果每节课只是机械地读写识字,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调整教学方式,让识字有规律可循,把认字变成乐趣。
于是,在一次课上,我把识字教学上成了活动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识字认字。
首先,请学生将新课文中躲藏着的“生字宝宝”找出来,大家跃跃欲试。随后,我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习对子一起练习读,学生们在互相帮助中不知不觉与“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接着,学生们在自由练习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中反复与“生字宝宝”见面。同时又设计了游戏环节——“摘星星”,将不带拼音的生字做成小星星,编写进一篇新的小短文,请学生们在阅读中去“摘”生字。虽然没有了拼音,但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认出“生字宝宝”了。
在识字教学中,单独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染”字时,我准备了水彩、水和棉球。示范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随后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各色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我们把要染的东西放进有颜色的液体里,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染”字随着有趣的染色实验和文字解读,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为了让认字乐趣成为识字习惯,每周一、三是认字汇报活动时间,每个学生都会把自己在课外识的字介绍给同学们,有的学生会用生字编写一段话,有的学生能清楚地讲出这个字的由来,还有的学生能把生字的“孪生兄弟”找出来给大家讲从中发现的规律……
没想到,学生们识字的方法还真多,看来不能低估了他们的识字能力。于是,我常提醒学生,要利用多种机会在生活中识字。
同时,独体字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就变得非常简单。而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比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