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的伟大领袖*,大家都是怀着浓浓的崇拜和爱戴的眼光去看待这位伟人。作为领袖,*在各方面的建设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老人家在军事上的远见以及对大局的把控。
对于战局的预判可以称得上是先知先觉。而其中最让人感叹的莫过于在抗战时期,在和日本侵略者僵持后,提前预判到了老蒋对于我们的态度的转变。
要知道,当时在正面战场陷入僵持之后,以老蒋为首的国民党对于我们军队的发展过于迅速极为忌惮。于是他想要限制和打压我们的发展,幸好*及时的调整了政策,让我们的部队得到了保存,同时也没有影响我们后续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进度。正是这种先知一般的大局观,让我们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和进一步的发展。
在国民党的五中全会之后,国民党的态度开始了悄然地转变,首先是正面战场的胶着让国民党当时觉得能够独自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自从38年武汉和广州的失守后,日本在正面战场调动了大量的兵力想要毕功于一役。
在进攻武汉的时候,日本动用了超过14个师团,而广州的会战也集结了3个师团。这些兵力已经超过了日军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全国各地开始对日寇进行着有效的反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的游击队都对侵略者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只能开始收缩兵力开始巩固自己的后方的稳定。
在这时候,日本侵略者的思路已经开始由最初的速战速决变成了以战养战的稳健战略。开始不停地巩固自己在已经占领地区的控制,一方面在正面战场慢慢地推进,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对国民党实施诱降的策略。
不得不说日本在军事战术上的调整对国民党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分歧,一派以汪精卫为首的认为可以对日本侵略者妥协,妄图出卖祖国当个可耻的卖国贼,而另一派以老蒋为首的还是认为要继续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抵抗。
虽然老蒋还坚定地站在对抗侵略这条战线上,但是在他看来,日本的军事能力和危险程度远远比不上共产党的军队发展速度。随着敌后的根据地越来越多,老蒋心中的忌惮也就越来越重,他甚至在日记中写出共产党乘机扩张势力。而老蒋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的思想从对抗侵略者变成了打压我们的发展。而这种思想的转变最直观的就是国民党部队在频繁地制造摩擦。
而随着国民党五中全会的落幕,在通过了《宣言》、《决议案》等文件后,老蒋的内心开始彻底的转变,将工作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对我峨嵋你的打压。就在这时候,*敏锐地判断出了国民党内部的妥协趋势以及对我们打压的态度。于是他当机立断地决定要通过斗争来争取国民党的中间派。
在面对老蒋刻意的针对后,*主张我们应当采取适度的反击。随着国民党内部开始反对汪精卫的投敌叛国,老蒋的行动无疑是支持对抗侵略者的,对于我们他是一种矛盾的态度。既想拉拢又害怕我们的发展太过迅猛。所以正是看出了老蒋的这种心态,*果断地提出了拥蒋反汪的态度,对于国民党内部的中间派进行拉拢。
同时在老蒋蓄意的制造摩擦下,*更是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口号,在面对国民党的打压下,我们要进行适度的反击。在面对国民党刻意制造的摩擦中,我们还保持着克制,试图用谈判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态度反而让老蒋变本加厉,认为是我们软弱的象征,于是我们开始对国民党的摩擦开始了有力的反击。
其中张荫梧部频繁地在我们后方制造摩擦,甚至一度残忍*害了我们八路军官兵400多人,在面对这种挑衅后,我们决定主动出击。对于这种顽固分子,在8月24日张荫梧部被刘伯承一举歼灭大半,而在全国呼吁合作的压力下,国民党也只能对张荫梧撤职查办,这也是我们在反摩擦斗争中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而这场胜利正是*极具战略性眼光的体现以及正确的指导,才让我们在和国民党的可以打压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