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石油报 中国石油报
汪人锋(右)
吉林石化(原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卫生处医政科主管医师、副科长(离休)
李冀(左)
吉林石化(原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离休)
事迹简介
在从事医务工作的日子里,汪人锋和妻子李冀不求职位高低,不计个人报酬,看病、开药、救死扶伤,一干就是20余载。离休后,他们为青少年讲党史,为在职员工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他们先后荣获吉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吉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最美家庭,中国石油老干部局“五星老人”、“重家风、传家教”优秀宣讲员等荣誉,获得党中央颁发的首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1年2月25日,《吉化报》一篇题为《特殊的党费》的报道引起吉林石化干部员工的热议,大家纷纷为两位90多岁的老人点赞。吉林石化将两位老人请到公司举行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为他们颁发了党中央首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两位老人是夫妻,丈夫叫汪人锋,妻子叫李冀。在新冠疫情期间,两位老人每人捐款一万元;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每人又各自交纳一万元特殊党费。为什么两位老人对党怀有这么深的感情?是什么让省吃俭用的老人一掷万金?二老家门口挂着的两块“光荣之家”的牌子给出了答案——那是国家向退役军人颁发的光荣牌,夫妻俩各一块。
“一看到这光荣牌,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嘹亮的冲锋号声,眼前就会闪出那令人激动的画面,我站在党旗前,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80个字,我牢记了一辈子!”汪人锋仿佛又回到了宣誓的那一刻,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
汪人锋参加过解放战争,也是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在一轮轮阵地战中,先后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抢救伤员时,他不幸煤气中毒,是战友们用汽车发动机的直流电把他抢救了回来,从此他的嗓音就变得嘶哑。从战场上归来的汪人锋,带着对牺牲战友的哀悼和为祖国医疗事业献身的热忱,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毕业时,他响应“支援国家‘一五’重点项目‘吉林三大化’”的号召,毅然脱下军装,坐上了开往吉林市的列车,从此在吉化扎了根,投身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
李冀和爱人汪人锋一样,也曾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1956年转业后,曾在长春水电设计院卫生所、集宁市独立门诊部、通辽哲盟医院工作,1965年,来到吉化医院,从此,她和汪人锋的人生轨迹重叠在了一起。
在他们的眼里、心中,单位的工人和家属都是新战友,他们尽力做好医务工作者的职责,用最朴素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服务。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在党旗下的誓言,20多年过去,夫妻二人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奉献终身的共产党员的本色与初心。
1988年,汪人锋和李冀光荣离休。离休后,汪人锋时常受到邀请,为青少年一代讲党史,为在职员工讲述他的经历,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在琐碎平淡的离休生活中,汪人锋和李冀“一生一世为人民服务”的心弦再次被弹拨起来。看着家属楼里遍布楼道的小广告,老两口拎着小水桶,拿着铁刷子,主动清理,并自掏腰包制作了广告栏,修建了公示栏、报刊亭,还拿出两万元交给社区,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平整广场、清除垃圾、圈上栏杆、增设健身器材……他们努力建成的文化广场被吉林市龙潭区委命名为“先锋园”。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作为老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生的承诺,见证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见证了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改革发展。如今,96岁的汪人锋和92岁的李冀仍然怀着千里梦想,壮心不已,始终在路上。
原标题:《吉林石化汪人锋、李冀:一世许一诺 一诺守一生》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石油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