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过:“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
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看起来“聪明”的人,做事却往往生性多疑、斤斤计较,缺乏恒心和耐心,常常功亏一篑。
而那些真正能成事的人,看起来都有点“傻”。
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懂得不计回报地傻傻坚持,心甘情愿地付出。
这样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质,让他们更容易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
聚焦目标,而非障碍
“有一种聪明,叫想太多。”
聪明的人往往更加理性,而太过于理性的人做事就容易考虑得复杂。
思前想后,生怕落入陷阱,这样反而被焦虑情绪牵绊,什么事都做不成。
打高尔夫球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在打球之前,一旦知道抵达目标前会有个水坑。
这时候,心里总是想着要避开那个水坑,结果球杆一挥,球往往会恰好掉进水坑里。
实际上,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注意力都在障碍物上,反而被影响。
而那些打球高手们,心里根本不去想障碍物,直接看准目标一杆进洞。
当我们越是关注做事的障碍,就越会被这些东西所禁锢,最终让我们举步维艰。
那些看似有点“傻”的人,他们不会想太多与目标无关的事,而是更专注于解决事情的核心,不会因为想太多而畏惧不前。
就像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
20多岁时,因为家里贫穷,刘永好就想着要赚钱。
看到有人卖鹌鹑很受欢迎,在对养殖前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拿出家里仅存的微薄积蓄购买鹌鹑进行养殖。
同村人嘲笑他简直是异想天开,甚至有人对他说:“要是能赚钱,别人不早就发家了,还能等到你。”
可刘永好偏偏不信,他硬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一条路。
于是,他开始钻研养殖技术,甚至想到如何利用鹌鹑的粪便,得到循环利用。
那年年底,刘永好养殖鹌鹑6万只,并带出了11个专业户。后来,他还做成了世界第一。
凡事都瞻前顾后,眼里只看到问题,反而谨小慎微、畏手畏脚,不敢迈出第一步。
那些专注目标的人,懂得忽略过程中的障碍,能够拿出精力解决问题,最终达成目标。
舍得吃亏,不会太计较利益
有人说:聪明人看长期利益而不是眼前和短期利益。懂得吃亏的人,朋友才能越来越多。
深以为然。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里,列出了人际交往的六个模式,即:
利人利己(双赢);两败俱伤(输/输);损人利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在这六种人际交往模式中,人们最期待的就是双赢,即彼此都获利。
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双赢在是不存在的,最有利于交往的就是舍己为人模式。
也就是说,人与人交往中,想要一方获得利益,就意味着另一方一定吃亏。
真正的双赢者,是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他们懂得想要让自己长期获利,就要舍得放弃眼前的利益。
李嘉诚就是这样。
人人做生意都为了赚钱,而李嘉诚不是。
有人问李嘉诚生意成功的经验,他也说道:
“学到就要教人,拥有就要给人。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
他自己在做生意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也告诫儿子,在和别人做生意时,如果能拿到七分的利润,甚至能拿到八分的,那我只拿六分就可以了,这样才能换来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
中国古语有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普通人只会算计眼前的利益,计较一时的个人得失,但往往是赢了眼前,却损失了长远的利益。
而那些看起来有些“傻”的商人,往往更注重双赢。
懂得牺牲眼前的利益,赢得口碑和人缘,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生意场上如此,人际交往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