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唱起这首歌,儿时的回忆就跟着来了。虽然《白蛇传》翻拍了许多次,但最经典的还属赵雅芝叶童的那一版。《白蛇传》讲述了一个蛇妖报恩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无限向往和对封建礼法束缚的无奈。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白蛇传》,故事发生在杭州,许仙又是杭州人,而且在剧里有一个关键性的地点,也就是断桥,断桥初遇、断桥定情,贯穿整个故事线,这就会让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白蛇传》起源于杭州。
其实并非如此,据专家考究,《白蛇传》出自于河南鹤壁,本身是一个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流传和后人的艺术加工,故事情节更加丰满,这才引起大伙的误会。
民间有一种说法,《白蛇传》的源头是《白蛇计》,在这个时期的故事中,白蛇可不像现在这般贤惠可人,通情达理,而是妖性顽劣,害人不浅。唐宪宗元和二年,陇西有一个叫李黄的书生,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群驾着牛车,衣着鲜艳的俏丫头,走上前去,只见为首的白衣女子生的十分貌美,不由上去搭讪。
那女子说自己是袁家的女儿,成亲不久便成了寡妇,如今丧期将满,此行是来采买布匹,回去制新衣的。李黄大手一挥,将女子买布的钱给结了。女子十分高兴,只说这钱是问公子借的,来日一定归还。又邀请李黄与自己共同归家,以便酬谢。
有美人相邀,李黄哪有不去的道理,于是随着女子返回住处。只见袁家府邸气派辉煌,与王府相比也不差分毫。只见有一位黑衣妇人在厅中等候,自称是袁家女儿的姨娘,要撮合李黄与女子的情缘。李黄自然十分愿意,在袁府住了三日,夜夜笙歌,乐不思蜀。到第四天,才拜别白衣女子回家去了。
李黄回到家中,从此萎靡不振,日渐消瘦,身上的腥臊气也越来越浓。后来他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死后化为一摊血水,十分骇人。李家人再三询问,仆人才说明原委,遂去报官。
仆人领着捕快去到袁府,哪里还有什么府邸,只不过是一片荒园,立着一个百尺高的枯树,村民说这附近并没有袁府,倒是常在树干中见一条碗口粗白蛇盘踞。捕快砍断树干,白蛇早已没了踪影,只有十几条小蛇,于是将小蛇尽数斩*。
连眉配犊子据考证,最早的一版《白蛇传》源于魏晋时期左思的《魏都赋》中一个发生在河南鹤壁的许家沟 “连眉配犊子”的故事。这个故事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在古代属于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黑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又有叮当作响的泉水,还有险峻重叠的峰峦。黑山里住着一个叫犊子的人,无父无母,陪伴他的只有一只小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