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当时与扬州瓜洲渡口、镇江西津渡口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于“大江曲流”,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在当时曾经盛行一时。
金山自古名称很多,曾叫过泽心山、浮玉山、获茯山、龙游山、紫金山等。相传唐代高僧法海云游来此,为子修复寺庙,每日在山间披荆斩棘,一日挖到黄金数镒,于是就将黄金上缴朝廷,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因山下挖出黄金固而得名金山,寺庙也就叫金山寺了。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从山脚到山顶,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仿佛把整个金山给包裹起来,形成金山独特的“寺裹山”风貌,镇江一直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括、范仲淹、赵孟、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客和游人。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