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自注】
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红军的长征(战略转移)是严格保密的。国民党虽重兵封锁,却不知红军往哪个方向走。
1934年10月21日,红军经战斗在赣县王母渡与信丰县新田之间突围后,又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11月上旬,在湘南突破其第二道封锁线。11月中旬,在湘南穿越第三条封锁线。但在11月下旬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由于部队辎重过多,行动过缓,大部尚未过江,即遭强敌夹击。8.6万多红军过江后仅余3万多人。在这危急关头,*于12月11日召开的临时紧急会议上提出放弃原定由湘黔边境北去湘西与红二、六军会师的计划,改为西入贵州,得到支持。12月15日红军占贵州黎平。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渡乌江,挺进黔北,1月7日解放遵义。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对党中央四年的统治,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后由*、*、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1935年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由黔北攻入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再入云南扎西。为避川、滇三军堵截,红军回头东攻,二渡赤水,攻占黔北桐梓和娄山关,重夺遵义。此役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3000多人。这是长征五个月以来第一次胜仗。
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诗人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沉郁顿挫而归于决不回头、不断前进,于是有胜利,以及记录胜利的诗歌。写于遵义会议之后的《娄山关》一词,蕴含着更为深浑的忧患精神!
【注释】
“忆秦娥”相传为唐李白所创或疑后人伪托。仄韵,十句,46字。上下阕各四句用仄韵,其中的三字句是叠韵,为上句末三字的重复。
又名“秦楼月”、“花深深”、“双荷叶”、“子夜歌”等。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在贵州遵义之北90里之娄山之巅。群峰插云,一线中通,向为自蜀入黔要隘。二渡赤水,重回黔北,红军在此打败黔军王家烈部。
[“西风”句]似写秋季物候,实乃当地二月间真实景象。
[从头越]重新跨越。娄山关胜利后,重夺遵义,若北上,须重过娄山关。
@所有版权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