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
一、选择题(共10题)
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查阅资料 D.反思评价
2.为了证明某种金属可能和铁一样具有磁性,有同学提议“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3.下列不属于石蜡的物理性质的是
A.硬度小B.密度比水小
C.具有可燃性D.难溶于水
4.小明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向老师请教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继续做其他实验
5.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吹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
A.石蜡气体B.石蜡固体
C.石蜡液体D.都有可能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
8.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②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③水蒸气: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共2题)
1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导石蜡的三个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另一只内壁被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由此可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4)在该实验中,将蜡烛熄灭,灯芯上有白烟冒出。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三个假设进行实验,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给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环节;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环节;
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
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
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
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上述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