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贤伦
中国书协理事兼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浙江省书协主席
鸿篇巨制作品也要写得感动人
鸿篇巨制,古己有之。只是古代没有这么巨大的纸张.便直接刷写在崖体上.凿刻成与天地共存。当代有合适的纸、笔、墨保障,有巨大的展厅空间,如有一部分人尝试大尺幅作品创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展厅里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少字数的大字作品和大尺幅的多字作品,都只能铺纸在地上书写,需要书者的手、臂、腰、腿全身配合,需要书者的体力、意志、胆魄、滋情的相互借助生发,做成一件作品便能很直观地体验到“博弈”的含义,可以说“鸿篇巨制”似乎更接近“生命本质的反映”。虽然如此,大尺幅的创作毕竟是挑战人的目力、体力、心力的极限,就是有这能力,也只可偶尔为之,不能当作家常便饭。
大尺幅的创作
我写大尺幅作品,始于2008年在宁波美术馆的个人书法展。当时展厅中心有一突出的大墙,高5米,宽13米,与周围墙面都不联接,策展人主张做一件独立的大作品,于是有了巨幛《礼记·礼佑篇大同小康论》的首次尝试。201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做个展时,面对圆厅的那堵弧形墙面,我扼制不住再做一件大作品的冲动,于是有了高3.7米、宽34米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巨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