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国学经典普及读本, 2023年初收入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栏目,一时间受到学生、家长及老师高度关注。该书之所以受欢迎并入选教科书,重在其由一位大学者以通俗言语讲解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当今市面上,《经典常谈》版本众多,本文旨在分享该书的成书背景等拓展信息,为读者朋友们的阅读选择提供参考。
”
这部作品成书于上个世纪西南联大时期,朱先生为了在新式教育中助力学生的经典训练,用十三个专题介绍主要国学经典。
作者一方面溯本求源,对传统经典著述深入研究,“按着学生程度” 对文史经典进行选材,同时尽量采纳当年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落人云亦云窠臼,融合他山之石后用易懂的白话文来讲解。
朱先生虽称这些“常谈”并无“自己的创见”,但那不过是作者的自谦,这些经过深思熟虑斟酌打磨过的文字何尝不是他的“创见”。叶圣陶先生1980年为重印的《经典常谈》作序时,仍感慨“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
《经典常谈》作者 朱自清
尽管作者在撰写本书时考虑到了当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经典常谈》所涉经典范围过宽而内容简略、知识点密集,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较好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阅读过程就会变得圂囵吞枣或不知所云,很多知识点难以解锁。正如本书注析作者赵长征所说:“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知识都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清楚,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这也是大家学习时要注意的一点。”
当下市面《经典常谈》版本众多,人文社新近出版的《经典常谈》则是其中的优秀者,可以帮助中学生通畅阅读《经典常谈》,并切实得其文化精神的滋养。注析作者赵长征老师,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精解》《中华文化与传播》《春秋车战》等作品,点校朱熹《诗集传》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2021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春秋车战”系列讲座。
注析作者 赵长征
在为《经典常谈》做注析时,凭借个人专业积累,得益于多年教学经验,赵老师不仅能够将相关专业知识准确扼要地传达给学生,还能精准捕捉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盲区,补充业界最新研究成果。下面列举书中的几个例子:
#01
《经典常谈》解读本颇多,但往往偏重诗文部分的发挥,对于《〈周易〉第二》这样的篇目,常会出现解读停留在外围的情况。要给解读《周易》的文章再做注析,不仅考验撰稿人的文学功底,更考验其文化功底。《经典常谈》在《〈周易〉第二》开篇处便简要补充了从“经”到“传”“记”“笺”“注”“疏”“正义”的演变历史,传递这些基础知识是授人以渔,不仅能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后面各篇的阅读,更利于学生日后接触经典古籍时把握原典整体框架。
而后,就原著涉及却点到为止的地方,补充了如八卦的组成及其演变、六爻的次序、卦辞爻辞的区别等基础知识,以及《周易》的书名解释、组成部分和演变等。这些内容都是能读懂《〈周易〉第二》乃至《周易》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