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躺平学原理
对于彻底的躺平人而言,直接就躺了,不需要搞长篇大论。对于彻底的内卷人而言,我也给不出什么能把别的同学都打爆的建议,因为我也卷不过。所以本文主要面向躺得不太平但也卷不起来的仰卧起坐选手。
大学四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快乐
文科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在让人快乐这方面,相对理工科有先天优势。而这种快乐不是学了文科就一定有的,需要你主动去寻找。
我对我的本科四年评价很高,满分100可以打90。不是因为取得了什么成就,主要把高中的身心问题治好了,整个人获得了一次新生,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医院,三甲医院的精神科不一定有这种效果。
高中没时间洗澡,大学我一洗一小时,不是因为我有洁癖,我单纯享受那种水和时间在身上缓慢流淌的感觉。高中睡不好觉,大学考研之前,日均睡眠时长在9小时左右。如果学了个强度很高的专业,不努力会挂科,未必有这个闲情逸致。听说有一些大学甚至有类似周测月考之类的东西,初中衡水化我能理解,但我是真没想到大学也能衡水化。
大学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甚至能伴随终身的兴趣点。即使没找到,能确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排除一些错误选项,也是一种收获,比如我对学术经历过一个从喜欢到不喜欢的过程。理工科在我的了解范围内,数学系的真爱粉比较多,我爸是挺喜欢化学的,但我至今没见过土木机械的真爱粉,快乐不来源于知识本身,大概来源于卷死对手的快感和未来赚钱的预期。文科是跳舞的美女,理工科是忠厚老实的郭楠,前者比后者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
我不会一刀切地推荐多读书,阅读只是个普通的爱好,不宜过度神圣化。而且我做个自媒体,审核都让我非常南蚌,出版社那边什么审核标准自不待言,同时大部头著作出版流程太长,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
我更不会像个法学领域大神一样劝人多看法学专著。粪作太多了,图书馆陈列着大量看似很专业实则没人看,看一下觉得疑似是研究生写的专著。你在电影院里不幸看了《封神二》这种电影,无非如坐针毡两个小时。但读了一本粪作,不仅时间浪费的更多,而且阅读的过程中,主观世界里时间的流速也变慢了。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对不打算走学术道路的人来说投入产出比也非常有限,想搞实务的人想学专业知识,不如去看做得不错的律所和法院公众号来得直接。
我的想法是——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人没法预测什么是有用的,就像户晨风在厂里工作时,肯定想不到键政居然能赚钱,战鹰学围棋时,也想不到自己搞抽象比搞围棋有名。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文科的巅峰是文史哲,几十年的经管法,几百年的数理化,几千年的文史哲,我们新兴学科肯定没法跟他们千年积淀比。文史哲里,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门类,比如我喜欢看阴阳怪气的东西,于是大一刚入学,王小波、李敖、鲁迅的文风就非常吸引我,我也想不到,能用在自媒体上。
文科主打一个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果你未来成功了,你可以说年轻人不要没苦硬吃,我的奋斗历程文体两开花,没有那么苦大仇深。如果你失败了,起码有四年美好的回忆治愈痛苦,“那动人时光不用常回看能提取温暖以后度严寒就关起那间房”。不管努不努力,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多数人必定失败,而且文科就业难这件事,高一分文理时就该有心理准备。
我其实很推荐玩耍时常两年半再去考研这条路。如果你要保研,就意味着大量的美好年华耗在了名词解释和广义名词解释上。选有意义的课,没必要追求分高。根据本人的找工作经验,绩点的作用不能说是举足轻重,只能说是微乎其微。而根据身边统计学,我认识好几位同学,因为在某一门课上和老师产生了灵魂共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影响了未来的人生轨迹。
当然,我既没选给分高的课,也没选有意义的课,我选了不点名的课。
当你完全不care校内评价体系,你就会发现:时间非常充裕,日色变得慢,车马牛都慢,四年足够爱好几个人。有时间锻炼一些技能。
文科生核心能力其实就两个:嘴头子和笔杆子。具备这两项硬通货的法学生,即使毕业时法学的就业质量在红牌之上再创新红,也能去抢别的专业的饭碗。比如我在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对口实习的情况下有一个文案策划的offer,给的并不比法律行业少。在法学院校园组织里,我重磅推荐辩论队和编辑部。
如果说满分100分,我的本科生活打90分,8分是扣在了没谈一场刻骨铭心的人类高质量恋爱,另外2分扣在了没进辩论队。只扣两分,是因为这个不是我想进就能进的,也没有那么遗憾。当时我们学院辩论队的招新报录比,比tm公考法检还高,你如果连我们的辩论队都能进,根本不可能找不着工作。
编辑部的报录比也是不遑多让,而且引进了学术界的飞升疾走机制,算是帮你提前适应了,飞升疾走考察期给我带来的精神压力大于考研,好在成功升了。编辑部的b机制培养出了不少学术能力很强的朋友,申博去向都不错。但让我再来一次飞升疾走,那要死掉了,我是绝对不申博了。虽然没走学术道路,但锻炼出的文献检索、阅读写作、蹭热点能力被迁移到了自媒体上,也算获益颇丰。
我是老i人,“嘴头子”并不怎么样,主要聊聊“笔杆子”。写作能力可分为市场化写作和体制化写作,体制化写作无非就是学术性写作或者公文类写作。我推荐优先练市场化写作,体制化写作未来可能会被AI冲烂。之前的AI写不了法言法语,但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法言法语不可战胜的神话,抛开瞎编案例和无中生文献不谈,仅从语言层面来讲,写得不比C刊差,如果ds不“系统繁忙”,我一两天就能把毕业论文写出来。
市场化写作则不同,比如有个网文作家叫狐尾的笔,看他的《道诡异仙》时我就在想,这是人的脑子能想出来的东西吗?简直是网文界的藤本树。虽然文风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我还是会去思考,怎么能想出这种东西。目前藤本树的《电锯人2》的没活已经肉眼可见了,但我对狐尾新作《故障乌托邦》的喜爱程度还要高于《道诡异仙》,前面说反了,应该说藤本树是漫画界的狐尾。
另外提一句,杭州不愧为互联网之都,浙大承认了市场化写作的价值,赋予了市场化写作等同于学术性写作的加分,太牛逼辣,鉴定为:top1/top3。
连法言法语都能被AI攻破,毫无逻辑的抽象文学,就成为了人类的最后堡垒。
此外,学英语是永远不亏的,校内内卷、考研保研、找工作甚至灵活就业搞教培都能用。很多人英语的巅峰都是在高考时期,但我的英语水平是呈现上升态势的。我高考英语是一卷143,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但开学发现,自己英语素养比沿海考生差很多,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就努力学了一段时间。
奋斗结果很显著,只是技能树越点越歪,我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听力没了高考的压力,反而不如以前了。据说《经济学人》这种外刊对标的是国内《三联生活周刊》这种偏严肃的刊物,本地人也不一定愿意看,我读起来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但该哑巴英语的时候,还是哑巴英语,假如有个美国人来
和我进行口头对账,我只能说:
"hey,bro,can can need,show show we,USA is very very new bee,but China is more new bee,if u like China,i love u,if you don't like china, I f**k u, due lay low more"
综上,一个躺平法学生的大学可以这么过:
宿舍轮岗,轮流去听听有没有点名或者作业。十点半自然醒,慢悠悠地去洗个澡,边洗澡边听歌,慢慢忘记了自己是来洗澡的还是来听歌的,回过神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侦查员也回来了,兄弟们一起请他吃顿好的,边吃饭,边吃瓜,宏大叙事,开车吹水。
下午去图书馆看会闲书,对面在马工程上勾勾画画的人,是学院里的传奇名词解释王,他发现你在看一本他没见过的书,连忙问你在看什么,是不是你们班老师画了什么重点。对曰:“不知道,我在看传奇网文王的重磅新作——《宿命之环》”。看着看着,觉看这玩意不如玩原神,于是就在图书馆里启动了,不知不觉一下午过去了。
你和某一位老师产生了灵魂共振,你由衷认可他的私货,他也由衷认可你认可了他的私货,于是做了助教。每次老师发了新论文,你都在朋友圈转发学习(两个抱拳表情)。晚上有一场读书会,但女友想和你去看电影/音乐会/脱口秀/话剧,就跟老师请假“老师不好意思,学院里有突发情况,辅导员临时让我去为人民服务,今晚可能来不了了(三个玫瑰花的表情)”。
看完电影/音乐会/脱口秀/话剧,把女友送回宿舍后,掏出一张24小时营业的自习室vip会员卡,进去自习两小时。单数日学申论行测,双数日学法考。别人看马工程学名词解释,你从中学申论。法考视频不到一个学期就看完了,换个老师再看一遍。练习时长两年半之后,背名词解释的同学可能基础原理都忘了,但对于你来说还是热乎的,这个时候准备考研,可以越过理解阶段开始背诵。
哪怕没考上,也能用申论行测的基础无缝对接三月省考。用应届法本A证,报了个五比一的老家法检,发现这玩意比编辑部好进太多了,还不用飞升疾走,轻松上岸,成为一等大孝子。另一条if线是,用自己多年的网文和原神经验,进了游戏公司当策划,或者成为了短剧编剧,虽然被老保长辈鉴定为灵活失业,在春节时失去了上桌的机会,但比进了牛马律所的同学幸福感略胜好几筹。
来源 | 躺平学原理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北大法宝学堂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