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当听到孩子说这句话时,父母应该怎么做?换句话说,应对分离焦虑,父母应该怎么做?
春暖花开的季节,孩子们陆陆续续开学,虽然父母提前给孩子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是到了幼儿园门口,要和家长分开时,一些小宝贝们开始了“暴风哭泣”,让家长看得心里酸溜溜,一天都魂不守舍,甚至还会再现“宝贝在墙里哭,家长在墙外抹眼泪”的情形。
孩子为什么会有入园焦虑?
美国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每15分钟就要找一次亲密看护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家的时候,哪怕妈妈就在屋里,孩子也会没事叫一声“妈妈”,听到回应后他才会安心,这是孩子的本能。
上幼儿园后,环境、人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这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彷徨无助,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当然,更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逃离”幼儿园。当他发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心情会逐渐平复,和老师、小朋友们熟悉之后,他也会习惯热闹的校园生活。
所以,一时的分离焦虑父母不用担心。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帮助他更好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呢?
1、 哄骗孩子上学的方式不可取
“我们不去幼儿园,我们出去玩”,有的家长用这种方式将孩子“哄”到幼儿园后,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藏起来,当孩子反应过来开始哭闹时,已经被老师抱进或领进了幼儿园,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简单粗暴有效”,但是对孩子来说并不可取。
被强行抱进校园的孩子,难免会哭闹挣扎,对校园生活产生恐惧和焦虑,虽然情绪缓解后可以正常生活学习,但因为是被家长骗来的,反而增加了对入园的抵触情绪。
2、 可以带玩偶陪孩子午休
午睡时间,小孩子情绪很容易崩溃。上午好玩的校园活动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午睡时周围环境安静难免会想念妈妈,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哭泣的话,情绪很容易被带动起来。所以家长不妨让孩子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偶抱着午休,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
3、 和孩子好好说“再见”
有一些小朋友上学好久了,但每天入学还是哭闹,多半是对老师和家长不信任造成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好好地说“再见,放学准时来接你”,会让孩子明白,放学就能看到爸爸妈妈,从而对上学不再恐惧,有勇气面对新环境。
4、 在家多玩模仿互动游戏
不少小朋友很害怕打针,打疫苗总免不了一场哭闹。有经验的家长想到了角色扮演的游戏,买来玩具让孩子当起了医生,给家人或玩偶们看病、打针,通过慢慢地引导,不再害怕打针。
同样,父母在家时通过读绘本、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孩子当老师或者家长,而父母扮演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看看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加深记忆,增加责任感,逐渐减少上幼儿园哭闹的次数。
父母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有时候,作为父母不得不承认: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有的孩子离开家去上学,父母非常不习惯,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得不到良好的照顾等,进而陷入焦虑、烦躁、紧张的情绪中,这种情绪不仅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节奏。
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适应学校环境,亲子之间多多沟通交流,这样能缓解彼此的压力。孩子信任家长,学校所发生的事情、遇到的困难愿意和家长倾诉,家长就不会东猜西猜,焦虑的情绪大大缓解。
总之,开学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多和孩子沟通,多做一些有益的准备工作,让孩子和父母彼此促进,开学焦虑将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