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初恋单纯而美好,那种唯美的爱情,往往最令人刻骨铭心。时间是一剂良药,曾经的心灵创伤,都能被时光愈合,即使昔日许下海誓山盟的初恋,也随着时光流逝慢慢忘却,最终连他的模样也越来越模糊。
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但这种观点太片面,古往今来,不乏痴情的男子,比如说白居易。
古人讲究成家立业,先有稳定的家庭,而后才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当中,所以古人结婚都相对较早。
白居易才华横溢,三十岁之前就进士及第,且家境不错,但他直到三十七岁才成家,即使放到现在,也绝对是晚婚大龄青年,准确来说应该是中年,更别提古代了。
另外,白居易之所以结婚,并非心甘情愿,也不是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应该找个人成家,而是母亲以死相逼,他才无奈迈入婚姻殿堂。莫非他是独身主义,不想被婚姻束缚?原来,白居易心里住着一个女子,只想跟她长相厮守,容不下别的女人,那就是他的初恋湘灵。
湘灵小白居易四岁,当时两家人是邻居,在两小无猜之时两人便是要好的玩伴。几年之后,白居易长成一表人才的少年,读书又相当用功,在附近颇有才名,而湘灵也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年少时的友谊渐渐转化为男女之间独有的情愫,二人郎才女貌又恰好相互吸引,于是在家中不知情的时候,两个人偷偷谈起恋爱来。
白居易曾经专门写诗描绘过湘灵的美丽:“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这些美好的词句全部被他加注在初恋身上,不知是情到深处还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然而,白居易多次向母亲提出迎娶湘灵均遭到母亲拒绝,而拒绝的理由正是古代人成婚时最看重的因素之一——门当户对。
白居易家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世敦儒业”的小官僚之家,而湘灵家中仅仅是平民而已。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不过显然在白居易母亲眼中自家儿媳妇的门槛还不至于“低”到如此地步。
虽然湘灵生得美貌又知书达理,但家世这一条却是两人十分难以跨过去的鸿沟。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为了家族使命前往江南投奔叔叔,临行前他将湘灵约出来,两人相互约定“非君不娶,非君不嫁。”
两年后,白居易高中进士,回乡后再次向母亲提出求娶湘灵,然而母亲依旧没有答应。在孝道的制约下,白居易无法违逆母亲的命令,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
八年后白母以死相逼让儿子成婚,白居易不得不匆匆成婚。然而成婚三年后,四十岁的白居易仍旧对初恋难以忘怀,于是在大雨夜写下了一首《夜雨》,道尽思念之苦以及无尽爱意。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 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 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诗的意思为: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可以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