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铺水,半江碧绿半江艳红。九月初三夜,露如珍珠,月似弯弓。白描手法勾勒暮色江景,冷暖色调交织,从傍晚到夜晚,尽显秋江宁静美好,饱含诗人的沉醉与热爱。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白云自在飘荡,泉水闲适流淌。诗人问泉水何必冲下山去添人间波浪,借景抒情,以云水的悠闲表达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蕴含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多年,人事变迁,许多已消散。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吹拂,仍如旧时波。以湖水不变衬人事消磨,抒发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与秋月交融,潭面无风,如未磨铜镜。遥望洞庭,山水如白银盘里的青螺。巧用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湖勾勒得宁静而诗意,尽显其空灵之美。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山路在白云尽头,春色与青溪一样悠长。落花随水飘香,闲门对着山路,柳荫中有读书堂。白日清辉映照,静谧又充满诗意,尽显山居生活的清幽雅致。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美好,景色早已熟悉。日出时江花红胜火焰,春天江水绿如蓝草。直白的赞美,饱含对江南的眷恋,鲜明色彩勾勒出江南春景,勾起无限回忆。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称赞江南好,应在此终老。春水比天还碧,能在画船听雨而眠。垆边美人如月。劝人未老莫还乡,不然乡愁断肠,尽显对江南的喜爱与眷恋。
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风起皱一池春水,女子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独倚斗鸭阑干。望君不至,闻鹊声而喜。借女子的动作神态,细腻描绘出她的相思与期盼,韵味悠长。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初绽,鸭子先感知江水回暖。蒌蒿满地,芦芽初短,河豚欲上。从视觉、感知等多角度描绘春江,富有生机,蕴含对春天的敏锐洞察与欣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将西湖比作西子,无论晴雨,都如美人淡妆浓抹般迷人。妙喻生动,既绘出西湖美景,也表达对其独特魅力的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