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社会上争议都很多了。
基本上观点是,好处:让穷人的孩子也有翻身的机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嘛。坏处:把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人,填鸭式的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烂大街的观点我就不累述了,没点新思想,怎么好意思和大家分享。
其实大家对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都误解了。
先给大家介绍下一部丹麦拍的纪录片《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
片子通过纪实来探讨中丹教育的优劣。
片子讲的是,丹麦的一所正常中学,跟同一水平的中国黑龙江省一所正常中学的孩子组织起来比赛,分别从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衡量两个国家学生的水平。
比赛流程由丹麦教育专家设计,由丹麦和中国的老师共同来打分。
这真的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了。
结果如何?
除了英语之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胜出丹麦孩子。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估计连丹麦的制片人也想不到。
因为很多丹麦人和我们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应试教育虽然在灌输知识的方面很高效,但是扼*创造力和团队能力。
相反,素质教育则在这方面要强于应试教育,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可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丹麦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也输给了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
中国学生在项目上多次战胜丹麦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进行前,丹麦老师认定中国填鸭式的教育不可能获胜,当然结果非常打脸。
其实应试教育的叫法是错误的,根据中国教育的典型特征,我们应该叫它“工业化教育”。
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教育有一套明确完整的、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第二,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的、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些,以及一个最终考核体系,也就是高考。
第三,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第四,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这四条列下来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教育最适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答案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
工人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不允许出错的;
工人的工作成绩是有严格分时段考核体系来评判的;
为了确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用准军事化的手段来管理工人;
最后,流水线上的工人学会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要出错。
所以,这套教育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工业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