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2022届高三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月考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北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司马光和苏轼表示强烈反对,把新政批得体无完肤。王安石也不退让,也对二人予以排挤。后来苏轼摊上“乌台诗案”的官司,面临被处死的危险,王安石却为其求情。王安石和司马光虽为政治死敌,但王安石评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论王安石:“介甫文章节义,皆有过人之处。”
王安石被罢相,与苏轼同游后,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病逝,司马光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苏轼为其起草制书,提笔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材料二
《论语》中有诸多关于君子的言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关于“君子”,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校刊物将举办“君子之风”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相关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从两则材料,不难看出,“君子”是写作核心词。
材料一: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三人的交往轶事。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和苏轼强烈反对,王安石也排挤二人。然而当苏轼要被处死时,王安石又为他求情。王安石和司马光虽为政治死敌,却对对方的才能或品德评价很高。
王、司马、苏三人,都可以称得上君子,彼此政治主张有异,意见不和,但可以存异求同,做到和而不同,这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万象的气度。
材料二:儒家经典关于“君子”的阐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相互苟同;小人喜欢迎合别人的看法,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真诚友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能包容他人,小人则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爱斤斤计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而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文章应该综合两则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湘语文参考命题者提供的审题解析)
参考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