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一草庐遮风避雨,有一庭院赏花种草,人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田园梦。
那里有粗布麻衣,火炉泥碗,生活平静而从容。高兴时饮酒醉,寂寞时游山海。
我们把梦想活在了别人的诗里,可有人把梦想活成了现实。
陶渊明四次出仕四次退隐,不恋名利,甘愿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田园诗篇。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的桃花源我们无法复制,可是,心中有田园,何处不是田园。
01
处樊笼,有梦想
有这样一个地方。
在那里,看着秋日篱边的菊花朵朵,看着天空碧蓝空旷。饿了有园中的蔬果,渴了有井里的清泉,累了有枝头鸟鸣悠悠,笑了有广阔山野任你驰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喧嚣的世界里世事无常,而草庐村舍有着一成不变的安稳。这所有的美好都有一个名字,叫梦想。
梦想是诗,是未来,是过去,是另一种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生活过成了诗。他采菊东篱,把酒言欢。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四次出仕,又四次隐退。
东晋时期四分五裂的家国,门阀的明争暗斗,催生出了魏晋时期独特的隐士文化。
对陶渊明来说,混乱的官场是他的樊笼,乡村野舍才是他的梦想。
他是灵魂有香气的文人,向往着美好而自由的桃花源,在那里人们从容不迫,与自然相邻成趣。这是混乱年代中,文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陶渊明一边做官一边做着自由的梦,当官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误落尘网”,从当官到最后一次辞官归隐一共十三年,官场的行事风格始终与他的个性相背。
他终于明白炊烟、犬吠、鸟鸣、闲庭的自由生活才是他的梦想。
最后一次归隐后他写了著名的《归园田居(其一)》,写下了他这一生的追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