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的感受是人情淡漠。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热情,而多了些冷漠。
固然,这与世俗的人文环境有关,但人文环境乃是人们相互习以为常的结果。
对这一人文环境,我们不能推卸责任,而要人人承担责任,从我做起,与人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
人人从自身做起,从亲戚邻里和朋友同事的关系做起。大家共同努力,就会营造一个相互关爱,热情待人的环境,让温暖的春风洒向大地,真爱复归社会人间。
待人热情似春风,能够温暖人的心田。
待人热情似骄阳,能够火热人的心间。
待人热情似雨露,能够滋润人的心地。
待人冷漠,自利而不利人,看人若陌路。待人冷漠,除受习俗风气影响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心的认知和态度。
在与人交往上,有的人害怕热脸贴冷屁股,对人热情乃是一厢情愿,换不来人的热情。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冷漠,漠不关心,往往是思维不健康而偏执的体现。
有的人认为,待人热情或不热情无关紧要,只要逢场作戏而过得去即可。
有的人认为,待人热情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难以得到人们的有益回报。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冷漠,无动于衷,也是自私自利之心在作怪。
有的人总考虑自己,而不愿帮助人,没有与人为善的心愿,在待人上视若陌路,看待人与人的交往是“擦肩而过”,应付差事。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冷漠,冷眼旁观,又是性格孤僻的行为取向。
有的人不爱交朋友,不善于与同事深交,不愿合群而团结互助,总停留在个人单打独斗的境地。
冷漠的人,待人上往往采取事不关己、置之度外的态度,对别人的疾苦熟视无睹,对他人的困难不闻不问,对人们之痛苦作壁上观,丧失同情心和热肠。
待人热情,达人以为达己,视人若挚交。待人热情,古道热肠,是思维健康积极的体现。
一个热心之人总会认为,己待人热情虽不能必得人之热情,但尽性于己而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则何必刻意求诸人的回报。
人际交往必是互动之为,热情主动总强于消极被动。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从人生常理上言,爱人自能恒得人之爱,敬人自能恒得人之敬。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汙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荀子·荣辱》)
在人生中,待人热情,付诸仁爱,是主动、积极争取人们敬爱自己的行为,而不如此则必不能得人多助以常安。
小人行险侥幸,行为怪异,铤而走险,必然自招其患,自寻死路。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热情,热情洋溢,是心理阳光健康的体现。
在热心人看来,与其冷漠待人,不若热情待人。
待人热情上,虽或是一厢情愿,但己已发光发热,也没有损失什么,得人回馈便是多得。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热情,满腔热忱,也是信念坚定的体现。
我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人间正道,自会对待人热情抱有忠贞不渝的信念,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与人交往上,待人热情,热火朝天,又是性格开朗的行为取向。
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之人,热诚待人,往往爱交朋友,乐于与同事、同学打交道,善于团结人而互帮互助,喜欢人际交往而互帮互助,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待人冷漠,则受人冷漠,而无热情之得。待人冷漠者,失去热情待人这个影响人的机会,也就丧失了得人热情待我的权利。
人生交际,贵在礼尚往来,藉由热情待人换得人之热情待我。
待人热情者,往往会充分运用热情这个暖化人的正能量,主动把握得人热情的权利和机会,虽最终换不来热情,但也不会受人冷漠。
热情与冷漠,只是心念上的简易选择:
待人热情,是人际交往上主动的心态,必然在感化、感动人上形成进取的态势,而在得人上也是积极争取的。
热情之人,往往相信润物细无声的能量,坚信一个热心的行动能够改变他人对己的态度,一句热情的话语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我以热心献给社会,真情便会温暖人间。人人相互热爱、暖化,便会构筑温暖的家园。
冷漠之人,常是对人冷眼相待,见人有困则置若罔闻,见人遇难视若无睹,刻薄挖苦而不近人情,对人热心而爱理不理,如此,岂可不受人冷漠?
俗语说:
热情似火三冬暖,冷漠若冰六月寒。
一个热情之人,犹如一盆炭火,可以温暖周围的人,从中必然受益,得道多助。
我付诸热情点点,便可温暖人心,如此简易之事岂非不为?
人生的睿智和智慧,便在于相信仁爱的力量,奉献热情而收获希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汇人生领悟之精粹,聚生活妙道之艺术,通生命情趣之隽美,鉴立身立世之精妙,道修心养性之要旨。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