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4 21:05:50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1)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书法欣赏。网图侵删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墨香美文


写作背景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即《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著名词作,创作于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充满了李清照个人及时代的历史悲剧色彩。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风雨飘摇,金兵频繁南侵,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的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变故。她的丈夫赵明诚于建炎三年(1129年)因病去世,夫妻二人珍藏的大量金石书画也在战乱中散失殆尽。随着赵明诚的离世,李清照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生活伴侣,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1135年,李清照为了躲避战乱,流寓到了浙江金华。此时的她已经是53岁的孀居老人,独自一人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历经沧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和困苦。

《武陵春·春晚》一词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词中通过描绘暮春景色的衰败和自身的憔悴,借以抒发国破家亡、亲人逝去的深切哀愁和无尽悲伤,尤其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形象地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沉重负担和无法排遣的悲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2)

李清照画像。网图侵删


诗词赏析

那阵曾经翩跹起舞、摇曳生姿的风,此刻已然停歇,昔日繁华落尽,尘埃落定,那些曾在春风中绽放笑颜的花朵,如今也已凋零殆尽,散落在岁月的角落里。日暮时分,阳光斜照,我却无心梳妆打扮,任由秀发慵懒地披散肩头。身边的景物依旧如故,而人事却已沧桑变迁,世事如梦,一切皆成过往。每当想要倾诉内心的苦楚与哀愁,还未开口,泪水便已先自滑落,湿润了眼眶,浸透了心底。

听闻双溪的春天依然美好,嫩绿的柳丝依依,碧波荡漾,生机盎然,仿佛能洗涤人间一切尘垢和疲惫。我也曾想过,乘一叶扁舟,悠游于双溪之上,让那清澈的流水带走心中的烦忧。然而,每当我想象自己泛舟其上,却又止步不前,因为我深知,那看似轻巧灵活的舴艋小舟,或许承载得起身上的疲倦,却难以承载我心中堆积如山、深似渊的愁绪。

那愁绪,如同连绵的阴雨,渗透进每一寸土地,滋润着回忆的种子,在内心深处疯长;又如同沉甸甸的铅块,压在心头,让人无法轻松前行。它源于对过去的怀念,对失去的惋惜,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的无奈。纵使春光再美,也无法拂去这份深深的哀愁,因为那是生活赠予的厚重印记,是情感世界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典诗词璀璨的星河中,《武陵春·春晚》是李清照晚年的力作,全词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起笔,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收束,每一字句都凝聚着词人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对时世变迁的深刻感慨。该词不仅以其细腻深沉的女性情感表达而闻名,更因其揭示出战乱背景下个体生命的无常与无奈而被后人反复吟咏。

开篇“风住尘香花已尽”,意象丰富,暗含深意。“风住”象征着季节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而“尘香花已尽”则直指春光的消逝,犹如人生繁华过后的落寞寂寥。这不仅是自然景致的描写,更是李清照内心世界的投影——生活的坎坷使得她如同春天之后的花朵般,曾经的鲜艳与活力已被岁月耗尽,只留下淡淡的尘埃余香。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3)

“日晚倦梳头”,日常生活细节入诗,平淡中透露出诗人深深的疲倦与孤寂。日复一日,面对镜中逐渐老去的容颜,即使在阳光普照的傍晚,也没有心情打理妆容,这一情景生动展现了李清照在失去挚爱和面临国破家亡后的颓丧心态。

随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点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内心的极度悲痛。身边的物品依旧,但人事已非,往昔的美好时光与今日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任何言语都无法完整表达这番沧海桑田之感,还未启口,泪水便先夺眶而出,足见其心中积郁的愁苦之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4)

当听闻“双溪春尚好”,仿佛为阴霾的心情带来了一丝亮色。双溪乃浙江金华一带的风景名胜之地,春色依然宜人。词人设想乘轻舟泛游其中,或许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苦难,寻求一丝心灵的慰藉。

然而,这一念头旋即被现实的沉重击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是江南水乡常见的小型船只,此处比喻承载的是词人那如山如海般的愁绪。李清照深知,无论是自身还是小小船只,都难以承受这份历史巨变和个人命运交织而成的深深哀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5)

整首词以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深情厚意的倾诉,呈现了李清照晚年孤独无依、身心疲惫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和对当前残酷现实的无奈。透过《武陵春·春晚》,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一位杰出女性词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哀婉,更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时代悲歌。


诗词回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诗词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深度与真实:这首词饱含了词人深切的人生感慨和浓厚的个人情感,通过描绘暮春景象和自身的日常生活细节,抒发了国破家亡、人事沧桑带来的巨大悲痛和哀愁。李清照以“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等真切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经历过生活剧变的女性无法掩饰的哀怨与无助,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 艺术手法与创新:李清照善于运用比兴寄托,以自然景色映射个人境遇,如“风住尘香花已尽”寓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人生迟暮的悲哀。同时,“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尤为传神,创造性地使用了“载愁”的意象,赋予抽象的愁绪以具象化的载体,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巧妙且深入人心。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解释,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啊(6)

3. 女性视角与独立意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李清照敢于表达自己独立而深刻的哀愁情感,突破了传统女性诗词局限于闺阁琐事的范畴,展现了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体验和情感挣扎,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4. 文化传承与影响:该词选用了词牌《武陵春》,并以此追溯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情怀,但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之成为一种反映动荡社会现实与个人悲剧命运的艺术载体。这首词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文人都对其赞誉有加,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5. 语言韵律与美感:李清照的语言素朴而不失华丽,平实之中蕴藏着深邃的意境,流畅的韵律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使得这首词在形式美感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体现了婉约派词的特点。

综上所述,《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无论在情感表达、艺术技巧、文化意义还是美学价值上,都充分展示了李清照卓越的诗词才华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范之作。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经历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凄凉,体验日晚倦梳头的孤独,感受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苍凉,承受欲语泪先流的痛苦。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需勇敢面对,因为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即使乘坐的是那艘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也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直至找到心灵的彼岸。在那里,或许我们可以放下沉重的愁绪,再次欣赏到风住尘香花已尽后,新生的生命力与希望。


感谢平台,让我们相遇。[耶]

创作不易,[流泪]

希望喜欢美文和古文的您点个喜欢和关注。[赞]

您的支持是小编持续更新的动力![玫瑰][玫瑰][玫瑰]

​​​​​​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