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作本诗的时候,白居易三十五岁,正在陕西盩厔县,也就是今天的周至县当县尉。县尉是品级很低的官,主要负责一个县的治安和民生工作。官职虽小,但此时白居易已经通过了进士科、书判拔萃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考试,也就是说在唐朝官场上他能拿到的“证书”都拿到了。而且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在唐朝士大夫圈子里享有盛名。
在元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06年,白居易和好友陈鸿、王质夫去游览仙游寺,说起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往事,白居易写下了本诗。
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本朝先皇,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出现了开元盛世,是大唐最为鼎盛的时期,而到了晚年却又发生了安史之乱,大唐从极盛的顶点骤然跌落。到了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代,大唐早已不复昔日的荣光。因此当时的人们提起这段往事,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在本诗的第一句,白居易即说,汉皇重色思倾国。毕竟还是在唐朝,他不方便直接称呼唐玄宗,所以用“汉皇”代替。这其中既有汉家天子的含义,也有呼应另一位雄主汉武帝的意思。
仔细想来,唐玄宗和汉武帝的人生轨迹确实有相似之处,年轻时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将王朝推于鼎盛,到了晚年却又倒行逆施,拖累王朝由盛转衰。
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个音乐家李延年给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汉武帝听完曲子后,问是否真有倾城倾国的佳人。于是李延年将自己的妹妹推荐给汉武帝。
唐玄宗也是类似,他在位时间很长。年轻的时候先和奶奶武则天斗,又和姑姑太平公主斗,之后是和群臣勾心斗角。他一直都是胜利者,而且不是昏君,是一位励精图治的雄主。在他主政下,唐朝登上了兴盛的顶峰。而到了这时,李隆基有些厌倦了,每一次斗争都取得胜利,天下的治理已经提不起李隆基的兴趣。而且他上了一点年纪,心中所想,就是如何享受人生。
他要找美女,但即便是当了这么多年天子,天下也没有找到一个令他满意的女子。
这时,东都洛阳城内的杨家有一个女子刚刚成年,还在深闺之中,没有抛头露面。
当然,真实的历史其实不是这样,杨玉环一开始是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琩的王妃。唐玄宗是从自己儿子手里把原来的儿媳妇抢过来当自己妃子的。这种事说起来有违人伦。白居易在这里就用艺术的手法含糊过去。
杨家这位女子天生丽质,她是如此美丽,以至于不能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否则对不起自己美丽的容颜。终于有一天,她进宫陪王伴驾,这对杨家女子来说是最合适的归宿。而对于诗中汉皇来说,也意味着终于找到了那个倾国倾城的佳人。
杨家女子一入宫,立刻获得了汉皇全部的爱。她回眸一笑,令宫中所有的女子都黯然失色。
汉皇对于杨家女子极度恩宠。初春的时候,杨家女子可以到华清池的温泉享受,细腻的肌肤在温泉水滋润下如同美玉一般温柔顺滑。
富贵的生活令人变得慵懒,爱情的滋润使得汉皇和杨家女子片刻也不得分离。本来励精图治的君王沉迷于温柔乡之中,原来坚持的早朝也不再坚持。后宫三千佳丽都不放在君王眼里。汉皇心中宠爱的只有杨家女子一个人。
本诗写到这里,将汉皇和杨家女子的爱情写得十分美好。可是在字里行间,却又透露着汉皇对于朝政的懈怠。
其实当汉皇在天下寻找佳人的时候,现在的状态就是注定的了。与其说是因为杨家女子使汉皇懈怠,不如说是汉皇自己不想努力了。
曾经的英主变得昏聩。对于人才的选用选拔不再关注,杨家女子的亲戚,不管什么能力,什么品德,全都位居高位,杨氏一门成了汉皇时代的豪门。
杨家女子的经历令当时天下人眼红心热,都不愿意生儿子,而希望生个女儿,从而博取功名富贵。
因为汉皇的堕落,连带着天下的风气也败坏了。
汉皇和杨家女子享受着骊山行宫的歌舞温泉,《霓裳羽衣曲》的乐声随风飘散,天下处处皆可听闻。
天下不一定真的都能听到骊山歌舞,但是却都知道汉皇现在已经不是一位有道明君。
可汉皇并不在意,他只是在享受着自己的人生,他幸福到了极点。
突然之间,渔阳鞞鼓动地而来,河北的藩镇造反。安史叛军顷刻间席卷天下,骊山上的歌舞骤然而止。
此时的汉皇早就没有了斗志,年轻时那么雄才大略的君主,此时却带着卫队仓惶逃出都城。
走到长安以西一百里的地方时,天子的卫队不肯再前行。汉皇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可一切都已无可挽回。
为了安抚卫队,汉皇不得已只好任凭手下将杨家女子处死。她的遗物满地乱抛,价值连城的珠宝本是衬托杨家女子美貌的绝佳饰物,现在如同杨家女子一样,跌落尘埃,和泥土也没有什么不同。
汉皇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被*,却毫无办法。一代天子现在和亡国之君没有什么不同。他眼中流出血泪。也不知道是为了杨家女子而哭,还是为了自己的天下而哭。
沿着曲折蜿蜒的栈道,汉家天子一行撇下自己的子民,逃进了蜀中。蜀中有青山碧水,又没有了叛军的追*。安全下来的汉皇日日夜夜只是思念着自己的爱妃。天上的明月和夜雨中的銮铃都令汉皇想起当年和杨家女子共浴爱河的日子,心中的悲痛无以复加。
本诗写到这里,基本上将汉皇和杨家女子的爱情悲剧回顾了一遍。
按照真实的历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唐玄宗仍然还在人间活着,他还要继续品尝着失去至爱的痛苦。
叛乱尽管还没有平息,但是忠于天子的军队收复了长安。汉皇得以从蜀中回家,经过马嵬坡的时候。汉皇不自禁的停下了行进的队伍。汉皇知道,自己的爱妃就长眠在这里。昔人已殁,世间再也看不见那美丽的容颜。
看到汉皇悲伤的样子,臣子们心中也满是悲痛。汉皇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任凭胯下的马将自己带回长安。
长安宫苑没有什么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人不在了。太液池中的荷花,未央宫中的青柳都会令汉皇想起杨家女子。
宫殿不再有人打理,荒草红叶,一片颓败的气息。歌舞乐队也都是老人,再没有新人加入。连宫女也不再更换,和汉皇一样,这些人都垂垂老矣。汉皇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其实,这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是皇帝。新登基的唐肃宗很提防自己的这位父皇。虽然允许他继续住在皇宫,却派人严密监视。宫殿之中不再有人打扫,也未必是唐玄宗自己的主意,最有可能是唐肃宗不允许有人进来和唐玄宗联系。当然,这种真实的历史也是不方便放进诗中的。
接下来的段落,就脱离人间,进入了神话的世界。
寂寥的汉皇很想在梦中和杨家女子相会,但是却始终未能如愿。
临邛有一位道士感动于汉皇和杨家女子的爱情,愿意用自己的法术帮助汉皇。他在天上地下四处寻找,连天上最高处的碧霄,和地下最深处的黄泉都去了,却也没有找到杨家女子的踪迹。
有一天,道士听说海外还有仙山,于是立刻动身去那虚无缥缈的仙境。在仙境中,只看到亭台楼阁被五色祥云笼罩,其中有众多仙女若隐若现。其中一位仙女名字是“太真”。容貌和汉皇所描述的几乎一样。
几经周折,道士终于见到了太真。太真的姿态仪容,仿佛仍在跳着当年的霓裳羽衣舞。她哭得梨花带雨,用满含柔情的话语,委托道士向汉皇转达。自己已不再是凡人,和人间不再有关联。当年与汉皇在昭阳殿中的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太真只是一个在蓬莱仙宫之中苦熬无尽岁月的仙人。
回望人间,再也看不见长安,只能看到无尽的烟尘阴霾。
太真请道士将旧日的信物,,钿合金钗带回人间。
太真说,只要汉皇忠于爱情,那么两人终有再相见的一天。金钗和宝盒自己留下一半,让道士带走一半。日后两人在仙界重逢时,可以据此作为信物。
道士临别的时候,太真又说,希望汉皇还记得当年只有汉皇和杨家女子才知晓的情话誓言。
那是一个七夕之夜,在长生殿里,夜半无人的时候两人的私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话见证着两人的爱情,天地永恒也终有终结的时刻,唯有分别带来的无尽痛苦却是绵绵无期,无尽无休。
本诗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道士是否将信物带给了汉皇,汉皇是否知道了太真说过的那些话语。诗中不再交待,留给我们读者去想象,去品味。
本诗有一百二十句,通读下来却不觉得冗长,因为其中的故事跌宕,情感丰富。随着白居易诗笔的引导,我们读者不知不觉的进入到诗中世界,心情也会随着汉皇和杨家女子的爱情故事而起起落落。到了最后,在长生殿的私语中,我们读者就能够深刻感受到那绵绵无尽的长恨。
应该说,作为唐朝人,白居易是十分大胆的,本朝先皇的爱情故事他也敢写,还写得这么深入。
那么,白居易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据白居易自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白居易认为自己所写《长恨歌》,主要写的是爱情悲剧。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总体来看,本诗的故事线很完整,从相识,到相恋,到死别,到思念,从人间到仙界,从历史到神话,本诗之中全都有所涉及。而牵引故事发展的,确实正是诗中汉皇和杨家女子的爱情悲剧。
但是问题在于,即便白居易自己否认,诗中的政论讽喻气息也是掩盖不住的。
本诗的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喜欢美色,想要找到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他如愿了,然后他的国家真的倾覆了。仔细想来,这一句有如谶语一般,刻画出了一种不可改变的宿命感。
而如果汉皇不是那么沉迷于享受,不是那么懈怠于朝政,还会有动地而来的渔阳鞞鼓吗,还会有马嵬坡的香消玉殒吗。
其实答案是很明显的。
所以,诗中汉皇的悲剧,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犯的错误导致的。他的错误只是令他的爱情成为悲剧。而天下苍生却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白居易将这些史实深埋于诗中,于行文中并不会直接提到,但是字里行间却处处存在。比如不愿意生男的天下父母,还有汉皇撇下自己的百姓躲入蜀中,以及汉皇在晚年所住的荒废宫殿。这些东西都在诗里,留给读者去体会、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