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我在头条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一篇反映40年前老营房如今破败不堪的文章引来诸战友围观相认》。
一个星期内,这篇文章被14000多人次阅过,收到评论和点赞如几百个,又有一批战友在《今日头条》中得以相认,令人感动,让人欣喜。
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于今早刚刚收到的一条评论,请看:
来自山西的网友:看到这篇文章,回想起我在部队的经历,我是1970年的兵,师后汽車连的,1973年至74年,我们连五排全体在那里拉砖,每天在张家口拉四次砖,那里的砖都是我们排拉的,己经王十多年了。现在我己年过七十了。
看到老战友的评论,我立即给他作了如下的回复:向老班长致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班长就是“前人”中的一个,我也就是“后人”中的一个[握手][握手][握手][祈祷][祈祷][祈祷]。
看到我的回复,又写道:说起当兵时,我是一九四师后汽車连的,但是我在581团工作的时间最长,生话保章每天给各营拉菜有一年,李太山打山洞拉水,拉水泥,石子砂两年,万全拉砖两年,其它团都去过,但是少,在万全县最长,74年我家属去就在万全县城里住在老百姓家里,吃在营建办公室,我是汽車连五排十班,車号是甲3一62一75号。
于是乎,这篇文章的大题目便油然而生。
想想也是,我们团的老营房,从1973年开始建没,到1976年大规模建设基本结束投入使用。这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的,30年中转战祖国南北、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授朝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绩的人民军队,第一次有了自己“铁打的营盘”,结束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和长期租住民房的像“流冠”一般的生存历史。这中间,浸透了多少前赳后继的战友的鲜血和汗水。他们无疑是栽树的前人。
而1976年以后入伍的战友们,在直至部队撤销番号的1998年这20多年间,都能在生活训练设施基本完备的营房内,度过自已的一段军旅生涯。
当然,每一代军人有每一代军人的牺牲付出和奉献,每一个后来者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创造和奉献,再为后来者搭起前进的基地和上升的台阶。
在回复网友的评论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栽树者和乘凉者,不必因为自已的栽树而自恃,也不必因为自已的乘凉而乐享。前赴后继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本规律。
我们的军队和国防建设是这样,祖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应当永远感激“栽树”的前人,也应当永远无愧于“乘凉”的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