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推荐必读10本书,一生必读十部顶级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1 15:50:48

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Frank Ankersmit,1945—),荷兰历史哲学家,以历史叙述的本体论研究闻名。

接下来的三位受访者,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杰尔泽·托波尔斯基和耶尔恩·吕森,对于历史审美的视角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都有所保留。

比如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就认为,在历史纯粹客观和相对主义之间存在着中间道路,处于危机之中的并非历史写作,而是过于追求统一统一性过程的历史的概念,历史学往往被滥用为权力关系合法化的工具

清华推荐必读10本书,一生必读十部顶级书(17)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相当多的社会学用语、心理学用语等,基本上是无稽之谈……如果你试图重建历史的过去、重建人类的所作所为,我认为你可以更加诚实地来做这件事情,犯不着声称自己是在搞科学。

杰尔泽·托波尔斯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波兰成长起来的,他则指出后现代主义其实让历史重新焕发了生机,不过他虽支持多元化和宽容,但反对抛弃真理观念,因为真理范畴也是道德范畴,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支点之一。

清华推荐必读10本书,一生必读十部顶级书(18)

杰尔泽·托波尔斯基:源于后现代主义的走得太远的相对化,让人们丧失了支点,而那是人们一直在找寻的。绝对的自由不是自由。

耶尔恩·吕森作为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步入成年的进步的德国人,也对后现代视角持保留态度。他颇有洞见地指出,历史学结合了审美、政治和认知,我们需要对所有这三者的作用都有所警觉。

他还提到,过度追求历史文化的审美维度,也许会导致将历史审美化,从而导致历史研究的去政治化和非理性化。事实上,单单审美、政治和认知都无法成就历史中的意义

清华推荐必读10本书,一生必读十部顶级书(19)

耶尔恩·吕森(Jörn Rüsen,1938—),

德国历史哲学家。

这本书以阿瑟·丹托和彼得·伯克的谨慎的语调作结,丹托为他的立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以及或许是美学的论证:除非我们觉得故事是真的,我们倾听这些故事的劲头就会大打折扣。

彼得·伯克指出,历史学家经常需要受到震动,新的叙事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他坚持认为,我们可以达到某些真理,并且避免讲述不实之言。他还暗示说,微观史和文化史的时尚可能走到了头:没有对于更加宏大的解释框架的悉心关注,地方性的焦点就会失去锋芒。

清华推荐必读10本书,一生必读十部顶级书(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