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的某日,郑某与陈某在某商场的某儿童培训机构内因孩子的问题发生分歧,后更因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在此期间,陈某挥拳打伤了郑某的鼻子,郑某抓伤了陈某的手背。冲突发生后,家属报警处置。双方处理完伤势后,前往派出所配合调查。郑某要求陈某赔偿人民币二十万元,并要求派出所对陈某进行刑事处罚;而陈某则认为是郑某首先动手,郑某也应当承担责任。双方协商多次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后经派出所民警引导,双方向驻派出所的公安司法联合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
及时了解详情 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还原事发经过,调解员接案后,首先仔细查看了民警移交的询问笔录和事发时段的监控视频。然后联系到当时出警的民警详细了解情况。随后,召开会议研究判断该案的矛盾焦点和处理方法。在做好前期准备后,调解员电话联系到双方当事人约定调解时间。
面对面调解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双方当事人按照约定时间来到调解室。调解一开始,调解员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纠纷发生的经过和各自的诉求。经了解,冲突发生的当日,郑某和陈某都是带着自家孩子去培训机构上课的,课程即将结束时,郑某在观察区看到外孙被陈某家的孩子推倒在地,郑某下意识认为外孙受到了伤害,于是立即上前进行呵斥。陈某见状后,认为郑某是成年人,不应该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随后双方在争执中发生了肢体冲突,后更加扭打在一起。陈某向调解员强调,是郑某呵斥自己的孩子在先,自己动手在后,她认为郑某应当负主要责任,且她对郑某的伤势是否由其造成存在疑问。郑某听后,十分气愤,她表示监控视频可以作证,是陈某先动手打伤其,同时她拿出第三方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意见书上对其伤势的结论为:郑某系外力致双侧鼻骨骨折,构成轻伤。郑某表示陈某不赔20万给她,这件事情就没完了。随后双方又开始争吵起来。
改变策略
“背靠背”调解 释法引导
调解员见此状况,立即上前分开两人,并根据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的情况,改变调解策略,采取背靠背调解。
首先对郑某采取疏导为主的策略。调解员将郑某带出调解室,单独与其交谈。调解员表示非常同情其所遭受的痛苦,但是也指出郑某在这件纠纷中也存在错误。
调解员
学前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相对都比较差,会发生争吵、推搡的行为,当时还在上课期间,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会有老师批评教育,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更不应该情急之下上前呵斥孩子,如果当时课后再与老师进行沟通就不会造成现在的结果。同时也劝导郑某换位思考,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陈某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问题,但是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
见郑某冷静下来,陷入思考,调解员回到调解室内,开始与陈某进行沟通。首先调解员严厉地批评了陈某动手打人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陈某的行为已经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考虑到双方往日并无矛盾,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的分析,陈某逐渐意识到自己行为欠妥导致的严重后果。调解员感受到陈某态度的转变后,抓住机会,语重心长的劝说陈某要有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耐心调解
终促纠纷圆满化解
在双方情绪冷静下来后,调解员再次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调解员语重心长地劝说双方,告知双方打架是一种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当着孩子的面打架,可能让孩子盲目模仿,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看见父母用打架的方式处理和别人的冲突,或者看到父母用打架的方式帮助其处理冲突,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处理问题的方式。
双方当事人听后,顿时都偃旗息鼓了。陈某随即表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给郑某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还给孩子们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陈某表示愿意就此事向郑某道歉并进行适当的民事赔偿,但20万元的赔偿金,其实在无力承担,希望对方能再考虑一下赔偿金额。听了调解员的一席话后,郑某表示自己也有错,这种错误行为会给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思想,她愿意适当降低赔偿金,但她毕竟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受伤后她已花费了7万元的医疗费进行治疗,之后还有漫长的恢复期和一定的康复费用,她希望对方能够给予一定的赔偿,因此愿意将赔偿款降低到14万元。在还原事实,案件梳理清晰的基础上,经过调解员的劝说与引导,陈某、郑某最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案件启示
起纠纷原是一起可以避免的偶发性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例。该纠纷能够调解成功结案,与调解员认真分析案情、正确选择调解路径密不可分。
一是耐心倾听,深入了解矛盾纠纷。调解员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诉,并仔细核对相关书面证据材料,深入了解当事人真实想法。
二是善用舐犊之情,仔细分析当事人行为,寻找调解突破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家长错误的言行足以影响孩子一生。不要让孩子间的小摩擦,因宠爱他们家长,由“小闹剧”演变成“大事故”。调解员仔细分析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法律后果,向当事人解说法律法规,使当事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进一步感化当事人,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
三是依法进行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开展调解工作,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