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伟大事业。
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高级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从教四十多年,对教育学生拥有很多切身感悟。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如何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
关键在于把握教育的 “三度”:温度、力度与准度。
这 “三度”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艺术的核心。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温度、力度和准度,正是实现这一本质的关键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有温度的教育,是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它体现在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中。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尊重时,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打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成长中来。
回忆起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性格内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很少主动发言。
我注意到他的情况后,在课堂上有意创造机会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后,我会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况。
慢慢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温度能够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
有温度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夸美纽斯说: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必要手段。
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严厉苛刻,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并督促他们努力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作业,我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从书写规范到解题思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如果学生的作业不符合要求,我会耐心地指导他们重新完成,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坚韧品质。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这种严格要求和不懈坚持,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提出
“因材施教”,
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准度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教授数学课程那些年,我发现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各不相同。
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些学生则对图形感知能力较强。
针对这些差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对于图形感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种精准的教育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取得进步。
温度赋予教育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
力度赋予教育以力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准度赋予教育以智慧,让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只有将这 “三度” 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名高级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把握教育的 “三度”,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严格要求去塑造学生,用精准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心去践行这 “三度”,我们一定能够铸就教育的辉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请点赞再走,好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