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情感丰富的诗人们自然不会错过中秋节,为人们留下了诸多文采飞扬的中秋好诗词。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分享4首妙不可言的中秋古诗,不但有文采,而且有意境,让人拍案叫绝。
第1首,《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这首诗基本上都是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则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中秋节的感慨。
首联用了中秋节常见的“桂花”意象,花香月圆,正是良辰美景清秋时刻。颔联说中秋节一年一度,乃是月亮最美的时候,就算是离开家乡万里之外的人,也能够从月光处得到蕴藉,缓解思乡之苦。
颈联具体写人们在中秋节的思乡想家之情。人在边城,向来是比较孤独的,因而对于中秋节的月分外喜爱,站在高楼望着天边月亮,久久不愿离开。
故乡看到的月亮和边城看到的月亮是同样的,正因为如此,月亮才成为承载相思的载体,成为了思乡文化的意象。
而尾联两句,则把颈联的事迹放大,把思念的情绪拓展:“这一天,月华流转,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在月光下,哪能不起相思之情呢?”余味悠悠,可以反复咀嚼。
我们看这首诗所用词汇,全都是平常所见,没有什么华丽晦涩的词语,也没有什么用典的地方。但是我们感觉这首诗,还是很有文采的。可见,诗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词汇,而是结构和意境。
第2首,《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 头 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曹松。曹松的名气不大,但是大家一定听过他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善于从寻常事物中找出诗味,另辟蹊径,体现了诗人独有的慧眼与慧心。
我们看这首诗,就是一首既有文采又有意境的好诗。前两句很好理解,就是八月十五月亮圆,耐心等待月亮从海上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而这首诗精彩的在于后两句,有一种推陈出新之意,令人一见倾心,佩服诗人的才华与情思。诗人说:“月光是最无私的,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月光都不会遗漏一户人家。”
普天之下,能有如此温柔与公正者,非月光莫属了吧?而中秋的月亮又特别圆,月光又特别明亮,该是何等安慰人心呀。就算心中有愁绪的诗人,对着月光,也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