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想不到挽留春天的好办法,倒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去留住那象征暮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在词人眼中,蜘蛛以它自己的方式挽留春天,其情可悯。
对于爱春、惜春的词人而言,春天太过短暂,风雨一停歇,春天怕是就要结束了。因为惜春,他担心花早早就开了,因为开得早就会落得早,词人心思细密,对春天爱得深沉。这三句将词人无法挽留春天的无可奈何的纠结与怅惘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很少有人写春愁能宕开一怨到底的哀怨与伤感,但辛弃疾却酝酿了一种新的音乐复调,这里有低眉处的怨怼,也有仰望苍天的呐喊,还有绝望背后的坚持。经常听人们说“纠结”二字,其实纠结也是人生的一种况味,它不是单纯的悲,也不是单纯的喜,它应该是人生久经历练后的一种境界。
可是春天依旧步履不停,词人再怎样缠绵多情,春天也不理,甚至连一句回应的话都没有。落寞之中,词人看到屋檐上的蜘蛛在网上殷勤地玩着春天遗留下来的落絮。春天的影子似被留住了一些,睹物思春更让词人惆怅不已。
词人惜春、挽春、怨春,那么珍惜怜爱春天,可是春天仍然如期而归,但他并不怨恨春天的离去。春天对词人来说是多么珍贵!春天是词人的至爱。为了春天,词人可谓缠绵悱恻,百般煎熬。
为什么词人那么珍惜春天呢?她如此揪心的,其实还是自己白白流逝的美好青春。对春天的珍惜留恋也就是对自己华年的珍惜怜爱。
上片中,词人依次写了惜春、留春、怨春这三个方面,层次井然有序,抒发词人无可奈何的惜春之情。如果联系词的下片和时代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词人的惜春即是对人生的感伤。
回首辛弃疾的一生,他从二十一岁回归南宋,到二十六岁倾心尽力上书《美芹十论》,纵论国事,到四十岁时却不得不选择远离仕途,过起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闲居生活。这样的一生,是被误解的一生,也是被耽误的一生,所以辛弃疾不得不扼腕长叹。
只是这样刚毅坚持的辛弃疾为何不慷慨陈词,面对着故交好友一吐心中的不满呢?在词中,我们看不到犀利的针锋相对,也读不到壮怀激烈的直抒胸臆,词人反倒是用了很多女性的故事来做了一番柔肠寸断的倾诉。
过片承上启下,全词意脉相连。“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词人巧妙地借用了“金屋藏娇”主人公阿娇的典故:阿娇盼望重新得到信任,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三句进一步用上面的典故,写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自己的处境和际遇也无法诉说、无处诉说。词人借用典故无非是为了表明自己满怀的希冀在不断期盼中又不断化为泡影。问句的设置,让词作在无形中增添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