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子不如无”,经历了多少生活的苦,才会有如此无奈的诗句
唐诗宋词名声之巨,以至于后世许多人,只闻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然而,从汉字诞生伊始,华夏民族的诗歌文化便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先秦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朝的乐府诗……。唐诗宋词的成就,古今的确难以匹敌,但是不可否认,每个朝代的诗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诗经
清朝的诗词,集前朝各代之大成,律诗工整博雅,绝句清新隽永,放眼整个古代文学史,也是可圈可点。同时,数百年国祚的满清王朝,也诞生了许多诗词名家,如钱谦益、吴伟业、袁枚、龚自珍,当然还有最令人惋惜的天才诗人黄仲则。
黄仲则,名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江苏武进县人,据说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看到这个介绍,各位读者或许很陌生,但是说起“百无一用是书生”,定然是耳熟能详,这句诗便是出自黄仲则的《杂感》。他和清朝词人纳兰容若一样,才气逼人却英年早逝。
纳兰容若(剧照)
黄仲则有着诸多的头衔“天才诗人”、“清代李白”、“李商隐的继承者”,不过这些虚名,都是在他死后才流传开的,在他生前,可谓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黄仲则的生平,在他的《两当轩集》多有体现,今天,我们便摘取一首绝句,来分析一下其人其诗。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第一句:开篇便是离别,别离自古有之,但黄仲则的离别,却令人异常悲戚。他素有才华,但屡试不第,处处碰壁,家中穷困,连房租都付不起,所以他只能不断的外出为各地官员做幕僚来争取生活费。
黄仲则早年丧父,长兄已逝,孤苦伶仃,如今母亲年岁已高,做儿子的不能在身边尽一份孝道,实在是惭愧又无奈,所以他只能忍着悲伤,拜别母亲。
年迈的母亲
第二句:可怜天下父母心,黄仲则的老母从来没有怨怪自己的儿子,哪怕儿子穷困潦倒,家中日日被人催债,但是她知道儿子是多么的优秀,当年的童子试名列第一,得到武进县令和常州知府的赏识,黄仲则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年迈的母亲只是担心儿子的病情,黄仲则不过30余岁,就重病缠身,如今还要远去河梁谋生,如何不让家中老母牵肠挂肚。第二句短短七个字,便将老母亲这种心情表现得尽致淋漓。
“白发”、“泪眼枯”,读完之后,脑海便不自觉浮现一个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老人,扶着门框,不舍的看着向自己拜别的儿子,眼泪早已流尽。
第三句:此句笔锋一转,将镜头转到环境。黄仲则忍痛回首,抬眼望去,漫天的风雪,在昏暗的夜色之下,凄凄惨惨。柴门,风雪,夜,最能烘托凄惨的气氛,何况是一位重病的儿子与年迈母亲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