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一有的人什么意思,人五无指的是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2:17:05

转自:知乎

昨天(2025年4月13日)下了一场雪,大地一片白,我写了几句顺口溜,发在同学群里,遭到老同学王凤英的表扬,说我的诗写得好。我说我不会写诗,我那不是诗,是顺口溜。诗有严格的规则,属于阳春白雪,顺口溜是下里巴人,要求不那么严格,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

其实诗好写,但好诗不好写。我虽然不会写诗,但喜欢赏析诗词和楹联。赏析好的诗词和楹联是一种享乐,如同品尝美味佳肴。

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他的诗诙谐幽默,常常是妙语连珠。

有一次,一官宦人家的老太太90寿辰,老太太的儿子备了一份厚礼拜访唐伯虎,请他第二天为老太太作祝寿诗助兴,唐伯虎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唐伯虎准时赴约。等到觥筹交错、耳热酒酣之际,主人邀请唐伯虎作祝寿诗。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思索片刻,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道:“这个老太不是人。”

老太太顿时横眉怒目,极为难堪,众宾客也大吃一惊。大才子怎么开口就骂人,莫不是酒喝多了说胡话?众宾客惊愕,主人也满面不悦,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慢慢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主人喜笑颜开,九十老太的脸上也泛起桃花晕。

想不到唐伯虎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女们吟出了第三句:“生的儿女都是贼。”

全场空气立刻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唐伯虎赶走。

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末句:“偷来蟠桃献母亲。”

“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主人立即亲自上前敬酒,感谢唐伯虎所献的绝妙祝寿诗,老太太的寿宴也变得新奇,热烈。

这首诗,唐伯虎实际上是在骂这家人,但却又让众人啥也说不出,可谓精妙绝伦。

还有一次,几个老者在山上边饮酒边吟诗。唐伯虎来到山上也想跟老者饮酒。老者说:“喝酒可以,你得写一首诗。”唐伯虎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两个字:“一上”,然后要酒喝。老者说:“你也没写完啊?”唐伯虎说:“喝了酒才能继续写。”喝完酒,唐伯虎又写俩字:“一上”。老者说:“你不会写别的啊?”唐伯虎说:“我得喝酒啊。”喝完第二杯,唐伯虎写了三个字:“又一上”。这下几个老者笑得前仰后合:“你这也叫诗?”唐伯虎说:“我还没写完呢,再给我倒一杯。”第三杯酒喝完,唐伯虎又写俩字,还是“一上”。几个老者有点生气了:“你除了一上还会写啥?”喝完第四杯酒,唐伯虎一口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落款:唐寅。

几个老者看完之后大惊失色,原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唐代诗人曹松写过一首诗:《己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曹松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山林。他的诗大多反映民生疾苦。他亲眼看到,每场战争,都浸透着无数人的鲜血。

诗的开头便为人们描绘出了万里山川都已被战争笼罩的景象。接着讲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连砍柴割草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凭君莫话封侯事”,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不要说什么封侯的事了。古时(战国至汉代)以封侯封王论功行赏。*的词《沁园春·长沙》有“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意思是把当年的侯爵看得同粪土一样。战国至汉代的“万户侯”待遇,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

中国自秦汉开始,便以“首级数”来计量军功,*人越多功劳越大。曹松对靠人命换取高官厚禄的行为极其不屑。他以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与“万”、“成”与“枯”的强烈对比,典型鲜明,掷地有声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可谓力透纸背,震撼人心!

抗美援朝战争时,先期从集安过江的志愿军有42万人,战争结束回来时只剩19万。所以曹松说“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是太深刻了。

四无一有的人什么意思,人五无指的是什么意思(1)

一将功成万骨枯。

清代有一个朝廷命官名叫毕际,有一次,他邀请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到他家做客。宴席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首先咏道:“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要闯将海湖,唯有大丈夫。”尚书是个贪官,平日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着咏道:“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唯有官宦家,穿得绸缎纱。”这诗大有盛气凌人之势。

蒲松龄是清代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在校生),文学家。他的小说《聊斋志异》是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聊斋志异》借鬼狐故事讽刺贪官污吏,抨击时弊。蒲松龄也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人,非等闲之辈。他见尚书盛气凌人牛逼哄哄的非常来气,于是没给他面子当场吟诗一首:“三字同旁稻秫稷,三字同头屎尿屁。吃了稻林稷,嘣出屎尿屁。”

此时,尚书才知道毕际请来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龄,连忙起身作揖敬酒。

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人家是邻居。吴家盖房要占张家的地,两家为此发生纠纷,张家告到县衙。由于张、吴两家在朝廷都有高官,七品县令左右为难不敢定夺。于是张家人给京城的张英写了一封信,想让吴家人让步。张英看完信后,立即写了一首诗寄回:“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这首诗,立即让吴家三尺,吴家人也深为感动,同样主动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后人名为“六尺巷”。

这个是真事。“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自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5年,桐城市人民政府将“六尺巷”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对“六尺巷”进行修复;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六尺巷”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现今的“六尺巷”主体建筑,有巷道、“礼让”石牌坊、“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2019年,桐城市政府启动“六尺巷”片区的恢复与修缮,项目总用地面积5万2149.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1119.74平方米,由张府、吴府、相府遗存、“六尺巷”和勺园等组成,其中张府约1万0600平方米,吴府约1万0222平方米,新建建筑共27栋,主要为穿斗木构件结构。功能定位于学术研究、廉政文化交流、道德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力争打造4A级以上景区,再添桐城“人文胜地”新名片。2019年10月10日,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10月正式完工对外开放。

如今,从“六尺巷”过往的游客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仍然显现出少有的繁华。

“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上。

四无一有的人什么意思,人五无指的是什么意思(2)

六尺巷遗址。

楹联,又叫对联,或楹帖、对子,种类很多。楹联寥寥数字,却有着独特的意义与意境。好的楹联也很有意思,仅举两例:

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有个部将叫李文彩,跟石达开起义之前是个剃头匠。石达开是个秀才,剃头部开张之前,李文彩请石秀才给他的剃头部写一副对联。石达开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下联: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横批:改头换面。

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大气磅礴,令人拍案叫绝。

2、清朝末年,湖南湘乡一位不知名老中医的药铺门旁有一副对联:“宁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无疾苦”。看看如今的药店、医院,谁敢说这话?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