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周堃都要对资助过的家庭回访,这是给1900多名资助人的交代。)
家访资料堆满了整间办公室,每一个学生情况他都做了详细记录。“我们以孩子的成绩为主要资助标准,但有的孩子成绩虽然不是特别理想,却依旧对学习充满热情,这些孩子也是我们考虑的资助对象。”
“缝缝补补的工作”
今年春天,深视新闻记者团队跟随他到井冈山罗浮镇进行了一次家访。
小倩一家父亲去世、母亲因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只能靠着政府提供的低保维持生活,这份钱既要交房租,还要维持日常生活,家里经济非常紧张,一项项的家庭情况被周堃与志愿者记录在案。
“这是我想象中的一个家,有妈妈做的饭……”小倩对画画情有独钟,她给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画作。画作中,小倩画了一个彩色的房子,热腾腾的烟火气不断冒出,这幅画深深打动了周堃。
“你喜欢上学吗?”
“喜欢。”
(周堃与志愿者对小倩家庭进行家访)
小倩的老师告诉我们,她在学校是老师的小帮手,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靠前,但这几年因为家庭变故,成绩下滑。
回到深圳后,周堃便开始奔走联系,寻找适合小倩的助学资助人。
2010年开始从事义工事业的汪小姐,这几年开始接触助学,她希望可以帮助一些困境儿童继续学业。
“你们的资助时间要多久?”
“一般要资助到高中毕业,一年1200元到1500元,中间最好不要间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魏先生,参与游友公益助学10年,累计资助约200万元。
“我自己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魏先生说道,“我也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周堃对助学事业的坚持感染了我,让我也有机会去帮助这些孩子们。”
(10年来孩子们给魏先生的感谢信)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周堃看来,乡村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总要有人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周堃说。
从困境儿童到小学教师
10年前的一场支教活动中,周堃与黄仁结识。
当时,黄仁还是一个小学生,他热爱学习,但家境贫寒,家庭的收入无法支撑他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
周堃和志愿者的到来,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对黄仁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和讨论后,周堃和志愿者一致认为黄仁符合资助标准。很快便有资助人通过游友公益平台对他进行资助,直到黄仁高中毕业。
(左边第二个个子高的就是当年受助的黄仁)
获得助学金之后,他获得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他发愤图强,不负众望考入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他返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在如今新开设的游友公益井冈山助学分点,照片墙上还挂着他当年接受助学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