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提升教学质量
---校长在听课评课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召开这次意义非凡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会。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刚刚结束的听课评课活动,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
一、教学优点
1.精心的课前准备。绝大多数教师展现出了卓越的备课能力,他们不仅深入钻研教材,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件,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种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的海洋。
2.高效的时间管理。部分教师在时间管理上表现出色,他们巧妙地将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吸收新知的同时,也能通过实践巩固所学。此外,他们还善于走到学生中间,近距离观察学情,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
3.严谨的教学设计与扎实的课堂基本功。一些教师以其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课堂基本功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们能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同时,他们还严格按照“问题导向、自学结合、适当点拨、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开展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注重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部分教师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鼓励学生勤动笔、勤动脑,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种注重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些教师擅长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们举例时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正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名言的生动体现。
6.积极的评课氛围与谦虚好学的态度。。参与评课的教师们都能够从实际出发,开诚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同时,部分教师还展现出了谦虚好学的态度,他们积极抽时间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显陈旧,“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他们忽视了学情分析,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成为教师单方面的表演舞台。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更新教学观念,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殿堂。
2.备课质量有待提升。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但部分教师的备课工作却流于形式,存在抄教参、下载课件等现象。他们缺乏对教材体系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课堂上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备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鼓励他们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3.教学方法需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讲授法,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简单的问答形式,缺乏启发性和深度。他们未能有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为此,我们应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课堂应变能力需加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和课堂生成时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急于给出标准答案以维护课堂秩序。这种做法不仅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
5.讲练结合需更科学。略
6.习惯培养不容忽视。略
三、改进措施
1.备课:求实求细,以学情为核心
备课是教学的基石,应追求“实”与“细”的完美结合。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避免盲目下载或照搬教案。备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情,细化教学方法,明确哪些内容学生可自学掌握,哪些需同伴互助,哪些需教师精讲细解,以及哪些知识点需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样的备课,方能确保教学有的放矢,高效推进。
2.上课:聚焦“点”“面”,提升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应聚焦于重点、难点、考点的精准突破,而非泛泛而谈。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化繁为简,突破难点,强化重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在练习环节,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正如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我们的课堂也应是每位学生都能发光发热的舞台。
3.作业:精选精练,促进自主学习
略
4.教研:学思结合,推动专业成长
(未完)
好消息!
《学校教学工作材料系列汇编》改版升级、全面更新!
经过此次改版升级,《学校教学工作材料系列汇编》共有33套2300余篇,分别为:
01《学校教学工作材料汇编》(2024版)
02《学校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工作材料汇编》
03《学校校本教研(教师培训)工作材料汇编》(案例版)
04《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材料汇编》(研修版)
05《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材料汇编》(2024升级版)
06《创建“书香校园”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07《学校“校园读书节”活动材料汇编》(2024版)
08《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09《学校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工作材料汇编》
10《学校教科研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11《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12《学校教研组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13《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14《学校集体备课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15《学校“青蓝工程”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16《学校“培优补差”工作材料汇编》
17《学校“分层教学”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18《学校“作业管理”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19《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20《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
21《学校信息技术2.0工作材料汇编》
22《区域联盟(大学区/教联体)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23《名师工作室材料汇编》(精编版)
24《学校新课标培训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25《学校备考工作材料汇编》(中考)
26《学校新高考参考材料汇编》(精编版)
2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材料汇编》(精编版)
28《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29《名校教学管理经验材料分享》(衡水篇)
30《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材料汇编》(精编版)
31《学校教辅材料管理工作汇编》(2024版)
32《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材料汇编》(精编版)
33《学校学籍管理材料汇编》(精编版)
汇编内容丰富、新颖独特、体系完整、质量上乘、易于编辑,直接可用!汇编材料全部都是word 文档,均为2024最新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