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更文的第34/365天,欢迎点赞关注
多年以前,聆听罗晓辉老师的讲座,他作文训练的其中一个诀窍,就是进行片段作文写作。片段写不好,大抵整篇作文也写不好。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议论文写作的黄金结构,也是一个片段的写作训练。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金结构示例
这是一篇高考高分作文的片段(略有修改):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如果班超、林则徐没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不远,心胸又怎么能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这是一段典型的考场议论文黄金结构的写法,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只要我们把握好它的具体构成,也可以写出类似的成熟片段。它总共由这样五个部分构成:
黄金结构分析
观点句:沉稳从志而来。
段落起始部分,是观点句,又是文章的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开门见山。根据分论点设置方式选择恰当的一种设置,让阅卷老师明白你在本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阐释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可以使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等方法,对观点句进行阐发和展开,是体现文采或逻辑的重要部件。在写阐释句时,可以考虑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注意结合观点句展开阐释。
材料句: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列举的典型事例要紧扣分论点。且只需交代“名人”的基本状况、行动、结果,不要详细叙述(易造成文体不明)。举例概述方法:人物 行动 结果。
例如: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人物),由于勤奋好学,做事从来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行动),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结果)。事例论据的三种使用方法:①典例剖析:单个事例②对比分析:两个相对的事例③略例排比——两个以上事例。
分析句:如果班超、林则徐没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不远,心胸又怎么能沉稳下来?
分析句目的:把材料和观点结合起来。分析方式有假设分析、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法等。
假设分析需要正例反设、反例正设,语言标志有: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就……; 想象一下,倘若……很可能……; 如果没有……就没有……; 如果不是……怎么会有……
因果分析语言标志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因为”“所以” 、“因此”等。归纳分析法常用语言标志:“可见”“由此看来”“这都证明”,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结论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结论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段的分论点。可以采用的方式:①引用与论点内容一致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再次强调论点,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②或重复照应论点,给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感觉。)
黄金结构练习
如以“好奇”为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按照黄金结构来训练。参考答案如下:
首先明确观点句。注意观点的要求: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阐释句。我们来简单阐释下有关“好奇”的作用,如果能引用名言警句或者使用对偶等手法会比较好: “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如是说。
第三步,是材料句。是使用论据来论证论点。建议最好从多角度、多层次使用论据,在概述论据时,一定要简明扼要,同时必须注意明扣论点的关键词:
牛顿因对苹果落地的好奇,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因对飞行的好奇,发明了飞机;瓦特因对开水冲开盖子的好奇,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对草叶的好奇,发明了锯子;毕昇因对印刷的好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华夏民族因对星辰大海的好奇,踏上了九天揽月的征程。
第四步,是分析句。注意分析的方法,只能明确使用其中一种,注意选取恰当的标志词语:正因为拥有了好奇心,他们才能够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好好把握,从而有所获。
第五步,是结论句。结论句子注意升华主旨,同时照应前文: 好奇,是推动我们前行的驱动力,是知识的萌芽,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最初学习议论文的时候,建议可以死搬硬套一点,等到招式比较熟悉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日美言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无名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