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珠江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中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很多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说起剩菜剩饭,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不吃吧太浪费,吃吧又不太健康,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剩菜剩饭的产生,从而杜绝浪费呢?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田粟建议,家庭减少食物浪费可以从购买食物、合理储存、加工烹调、在外就餐等几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
1、按需购买食物
制定膳食计划,按需购买。购买食物前,应先结合目前家中现有食物的情况,制定购物清单,做好计划。购物时只选择购物清单上的食物,不额外购买计划外的便宜物品,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节约费用。
购买食物应考虑就餐人数、每人的食物喜好等因素做好统筹,按需购买,控制好总量,既保证新鲜又可避免食物浪费。
2、合理储存巧利用
根据食物特性和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对于可短期储存的食物,应根据食物特性和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吃完,避免食物不新鲜或变质,造成浪费。例如,肉类可以切成小块分别装袋后放入冰箱冷冻室,食用时取出一袋即可;袋装米面可在取后将袋口扎紧,或转移保存在适当的密闭容器中,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过多购买的蔬菜,可简单加工后冷冻保存。若购买了较多的蔬菜,为了达到长时间保存的目的,可以将其进行简单的加热后,分成小份量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保存,既方便使用,也可以避免浪费。
标记食物储存的开始时间。为了能够很好地把握食物储存的时间和期间,建议在储存的包装上标记上储存的开始时间,便于提醒尽早吃完,减少浪费。
3、加工烹调小份量
小份量、合理备餐。小的食物份量是实现每个人食物多样化和减少浪费的良好措施。一次烹饪的食物不宜太多,应根据就餐成员的数量和食量合理安排,将各种食物合理分配在三餐的食谱当中,避免造成很多的剩饭剩菜。同时,分餐也是防控食源性疾病、保障饮食卫生的重要方式。
充分利用食材。在家备餐,还包括烹饪前对蔬菜、肉类等的处理。应尽量充分利用食物以及可食用部分,减少产生食物“垃圾”。比如,可以将西兰花茎切成薄片用于煮汤或者炒菜,而不是将其扔掉。
巧加工剩余饭菜。家庭用餐后剩余饭菜终究难以避免,适当处理一下,即可变为下一餐的美味佳肴。再次利用剩饭可直接加热食用,也可做成稀饭、蔬菜粥、炒饭以及其他菜肴的配料。肉类可以把大块变成小块肉或者肉丝,加入新鲜蔬菜再次入锅成为新菜;还可以与米饭一起烹饪做成炒饭。对于烹饪过的蔬菜,尤其是叶菜类不宜储存,蔬菜能量极低并不影响能量摄入量,最好一次吃掉。瓜果、根茎类蔬菜可以加入肉类再次做成新菜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餐后剩余肉类食物,应使用干净的器皿盛放并尽快加盖冷藏保存;剩余的米饭可以放凉后尽快放入冰箱。避免不适宜的温度储存产生发霉或变质,而造成食物“垃圾”。剩余饭菜一定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尽早食用。
4、在外就餐“光盘行动”
在外就餐时,提倡点小份菜、半份菜,理性点餐、适量点餐,不铺张浪费,吃好不过量,推行“光盘行动”。
自助餐消费时也应估量自我需要,少量多次取用,避免一次性取用过多、食用不完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来源 | 中国营养学会
作者 |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田粟
审核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教授 杨晓光
编辑 | 李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