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饱和的意思吗,内卷是什么意思 怎么去理解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22:46:54

在美国,对高校学科教育也一直不乏反思。图为反思题材电影《录取通知》(2006)剧照。

另一层面,在1990年代高校扩招、学科细化、论文指标化的趋势下,文科黑话的泛滥其实也是学历和论文贬值的一个缩影。

很多学子习惯讲文科黑话,是因为他们从本科到研究生乃至博士阶段,都面临研究导向的学术论文,在当前的学院评比体系里,将文科黑话活学活用为学术论文,已经是广大文科学子的必备技能。他们年复一年习惯了学术词汇缠绕式的表达,最理想的去处是专攻学术或者称为高校教师,但中国再怎么大,高校职位依旧僧多粥少,剩下大部分学子只能流入市场,面临“话语错位”的窘境,比如新媒体是一套表达、事业编又是一套表达,跟学术话语都不一样,我们的文科教育喜欢强调“无用之用”“无用之美好”,可是现实的骨感迎面敲在毕业生的脸上,如果不被市场认可、无法挣够体面的收入,还有多少勇气能坚持这无用的美好?

问题其实不是在于“学术表达”本身有问题,而是首先有两个现实困境:第一,能将学术作为职业的人是极其有限的,大部分人都不得不面对市场筛选;第二,考研考博(或申请硕博)成功并不等于适合学术,在工作越来越不好找的环境下,不少人是“害怕市场竞争”“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暂时逃避社会压力”“拼一纸好看的文凭”,所以选择考研,一个例子就是,在疫情发生的这一年,考研的人数相比往年是上升的,以至于考研、读博、竞争成为高校教师,也成了一件“内卷”的事情。人们渴望通过考试逃离内卷,却又进入了下一个内卷,如此反复,直到厌倦,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内卷是饱和的意思吗,内卷是什么意思 怎么去理解呢(9)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中的校园招聘画面。

在学历通胀、课业任务的压力下,习得文科黑话,应付作业跟论文,成为广大青年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文科黑话就像报菜名,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水平很高,但仔细琢磨,你就发现这事跟你报菜名一样,你说异化、剥削、解构、消费社会,浪费的脑细胞甚至不如你记住小区街道有哪些植物。

前不久,我的一位豆瓣朋友感慨现在的上海交大附中国际部,小孩子都记得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身体概念,其实,这也不奇怪,国际部本来就是对口留学深造的,能进上海交大附中国际部的孩子,家境一般不会差,在富足、安稳的环境下,孩子们培养哲学的兴趣,记住一些哲学概念,并不是稀奇的事,这本质上跟我们小时候记作文素材一样。但其中令人叹息的,或许是当一线城市国际部的孩子畅谈福柯、德勒兹,四五线的小镇青年、农村青年,却只能继续在题海中苦熬,偶尔读到哲学,能一起交流的也少之又少,换来的更多是冷漠、偏见,眼前是教育资源不均的巨大鸿沟。

03

“文科黑话”,走向思维的懒惰

诚然,一些社会现象的阐释,需要求助于专业词汇才能融会贯通。比如马克斯·韦伯提出的“Charismatic Leadership”(克里斯玛型领袖,亦可通俗理解为超人领袖),对诸如希特勒、斯大林等政治强人,具有高度且准确的概括,并让人理解此类政治人物不断涌现的内在原因,以及其在政治场域中扮演的位置。又例如韩剧《浪漫的体质》里提到的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现象”,能用它来解释垃圾焚烧厂选址引发争议等社会议题,其实也相当贴切。

内卷是饱和的意思吗,内卷是什么意思 怎么去理解呢(10)

《浪漫的体质》(2019)剧照。

但是在专业词汇过剩堆积,步步发展为文科黑话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看到,文科黑话越来越成为思维懒惰的表现。在遇到具体事例时,一些沉浸于学术话语,或者似是而非其实懒于深入思考的人群,习惯于对事情进行简单概括,并使用“文科黑话”加以归纳。比方说,遇到任何存在雇佣关系的案例,都使用剥削、异化、规训。固然,在当下劳工议价权有限的情况下,在许多行业,底层劳工都存在被剥削的状况,但仍存在一些具体事例是不能用剥削来简单概括的,比如出版业常见的独立出版机构与作者、译者的纠纷问题,公益组织与小众青年空间的内部问题等,每一件事都需要具体分析,可如果还没深入分析,就使用文科黑话,讨论的议题焦点就容易被模糊,或者沦为一场符号式的话语狂欢。就像当我们都在说内卷,内卷也是被消解的。

调侃文科黑话的人,大部分就是文科从业者或“逃逸”人员。他们调侃乃至批评文科黑话,就是因为曾经深受其害,心知肚明这些黑话的鸡贼和无力,它们无助于解释现实,只会让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更加混乱。所以,问题不在于“异化”和“规训”这些词汇本身,而是它们如何迅速被滥用,又在被滥用的过程中消解了对现实的反抗力,最后抑制激情、使人倦怠、令人在繁密的词汇之林头昏脑涨。

用调侃的话说,文科黑话已经成了注水产业链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思考,恰恰阉割了个人的独立性,所以,反思文科黑话,不仅仅是反思一种陈词滥调,也是在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对语言的懒惰和陈旧在根本意义上的拒绝。

作者|宗城

编辑|西西

校对|刘军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