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不止是伟大人物常谈常新,还有一个面向也值得注意:就是新时期以来,一些新材料不断出土,尤其是来自日本方面的,这样很多“定论”都会松动。比如他与藤野先生的感人故事。
因为鲁迅的名文《藤野先生》,自建国以来就是我们中小学教科书的固定篇目,这也让只是日本普通教师的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成为当代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人之一,据说知名度还超过大众明星福原爱——前些年网上还有热帖,讨论“最好的日本人是藤野先生,有悬念么”,各种回复都挺好玩。对于人间真情,人们总是情不自禁为之感动。
其实,藤野先生在他自己的故乡,在当代的日本,同样很有名。只因为,鲁迅的那篇名文《藤野先生》自1970年代开始,就一直都是日本高中教科书课文,可谓有口皆碑。现在的日本名校东北大学校园内,还有他专门的雕塑,更别说他在日本福井老家甚至还有纪念馆之类的。他本是个“到处潜悲辛”的小人物,连教个书都要遭无情辞退,不料临去世前因教出鲁迅而成为国际名人,这也是造化弄人之一端吧!说起来,藤野先生身上,倒也应证着一句中国古训,“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
只是,听一位来自早稻田的日本友人说过,对待《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日民众唯一的不同点在于,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把这篇回忆散文当“自传体小说”看的。
“小说”者,道听途说之虚构也,就是认为并非全部事实,就是认为鲁迅“夹有私货”,查证起来很多虚构。比如,日本学者斤斤计较一五一十地考证,说当年鲁迅到仙台报到时间、“日暮里”车站时间等等,都对不上云云,据此认为是“再创作”。他们更认为,经过多年查阅所有档案后,发现当初教室里那个刺激鲁迅弃医从文的“幻灯片事件”,从没放过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