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齐白石最著名的艺术作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7 03:16:43

齐白石作品《四季山水十二条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日本两大收藏

日本是齐白石海外收藏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作品主要集中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收藏的积累得益于几位藏家对齐白石的青睐。

大村西崖是目前所知最早注意到齐白石的日本学者,他在1922年3月出版的《禹域今画录》中向日本读者介绍过齐白石。然而,这本小册子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真正让齐白石走近日本观众视野的是“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从1921到1929年,展览会共举办了5次,在中国和日本隔届举办,是20世纪中日美术交流的重要事件,也是齐白石在日本和中国打开艺术市场局面的重要转折点。

展览会上展出的山水画多是传统风格,章法考究,而齐白石的山水画笔法洗练,构图精巧,又有着独特的野趣,吸引了很多日本观众。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写到陈师曾将自己的画带去日本,都卖了出去,而且价高,两尺长的山水画卖到250银圆,这个价格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些购买齐白石作品的私人藏家中,须磨弥吉郎是最重要的一位。须磨是日本昭和时代的外交官、间谍,他的艺术品收藏非常丰富且不好统计,在今年的关西拍卖会上,还出现了须磨旧藏的齐白石山水画。1927年,须磨被派往北京,在展览会上看到了尚未卖出的《松堂朝日图》等山水作品,十分喜欢,自此他先后收藏了70多件齐白石作品。由于特殊身份,加上对中国艺术的喜爱,须磨与当时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交往密切。在短短10年间,他便掷重金收藏了大批当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今看来已是一套很完备的中国近代绘画收藏体系了。

须磨不但自己收藏,还积极推进齐白石在日本的传播,组织小型的齐白石展览,并向当时其他的外国大使介绍齐白石。他曾向德国公使陶德曼(Oscar P.Trautmann)推荐了齐白石,说他是“东方的塞尚”。后来,陶德曼也成为齐白石艺术的收藏者和宣传者。上世纪60年代初,须磨在美国举办过齐白石作品收藏展,并出版了画册。后来,其后人将一部分藏品捐赠给国家,齐白石的作品大多被收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另有一部分流入市场。

另一位日本的重要藏家是伊藤为雄。1920年伊藤来到中国,是齐白石作品早期的收藏者之一。回国后,他与齐白石相交颇深,直到抗战爆发前,一直维持着书信往来。“二战”之后,由于举国“脱亚入欧”的氛围,日本收藏齐白石作品的藏家越来越少。1964年11月,纪念齐白石百年诞辰的展览在东京日本桥举办,其中仅上款写明给伊藤的作品就有16件之多,且件件是精品。伊藤所藏的齐白石作品除了一部分捐赠给国家外,另一部分旧藏大多流入了台湾地区。

从上世纪20年代到六七十年代,齐白石的艺术扮演着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角色,早期日本收藏家对齐白石追捧备至,为日后他在日本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加之东方审美本就相通,日本对齐白石的态度很快就从开始的审慎转向喜爱,齐白石在日本也逐渐成为了与吴昌硕齐名的大艺术家。

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齐白石最著名的艺术作品(13)

《却饮图》之二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藏)

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齐白石最著名的艺术作品(14)

《借山图之风月夜行》(布拉格国家美术馆藏)

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齐白石最著名的艺术作品(15)

《自书润例》(北京画院藏)

捷克的收藏和捐赠

在西方国家中,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拥有最多的齐白石绘画收藏,有100余件,这主要得益于画家、收藏家齐蒂尔(Vojtech Chytil,1896~1936)的贡献。上世纪20年代,齐蒂尔曾在中国学习艺术,后又执教,举办过展览,还发起过切磋绘画技法的“艺光社”。1925年,齐蒂尔与俄国人妮娜结婚,妮娜在中国生活多年,是齐蒂尔在欧洲组织展览的得力助手。1936年,齐蒂尔去世后,妮娜成为他所有藏品的继承人,直到1982年,妮娜在去世前将这批收藏捐赠给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使得捷克成为欧洲收藏齐白石作品的重镇。

齐蒂尔与齐白石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27年,那一年林风眠邀请齐白石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教,此时齐蒂尔也在这里教授艺术,他经常和北京著名的艺术家混迹在一起,齐白石、陈半丁、萧谦中是他最熟悉的艺术家。

在布拉格国家美术馆,最出色的齐白石早期作品是一本残缺的草虫植物绢本册页,作于1921年。册页共5页,每页下半部分各有一幅齐白石的草虫作品,上半部为樊增祥的题词。册页原是赠送给齐白石初到北京时的私人顾问罗惇曧的,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物件,却意外地被齐蒂尔收藏,而齐蒂尔收藏的其他大多数藏品都是直接对外出售的。在这些画作中也不乏精品,《却饮图之二》、《借山图》(其一)、《万竹山居图》、《牧童图》、《菊花下的母鸡与小鸡》等都是不同时代齐白石的代表之作。可以看出,在齐蒂尔的收藏体系中,几乎涵盖了齐白石的经典题材和经典风格。

另一位重要的捷克收藏人是海兹拉尔(Josef Hejzlar),上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留学生。他写过一本《齐白石》,这也是欧洲人写的第一本齐白石传记。据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回忆,2009年他曾拜访过海兹拉尔,海兹拉尔给他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齐白石在欧洲的传播情况。早在上世纪30年代,捷克的艺术圈就开过关于齐白石的研讨会,探讨这位东方艺术家的价值,后来他们又将齐白石介绍到欧洲其他国家,做展览,卖作品,因此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美术馆也收藏有齐白石作品,可以说“齐白石是整个欧洲系统最早认知的20世纪中国本土艺术家”。

海兹拉尔的大部分收藏也捐赠给了捷克国家美术馆,另有小部分捐与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画院收藏有一份齐白石手书的《自书润例》,此幅写于1948年的笔单按照他创作的生产资料、劳动时间、工作难度划分出不同价格,也就是齐白石个人卖画的价目表,就来自海兹拉尔的捐赠。北京画院虽收藏了2200余件齐白石作品及文献,但恰恰缺少手书的润格,海兹拉尔的捐赠填补了这一项收藏的空白。

在美国,对齐白石的关注和收藏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度汪亚辰、庞耐和王方宇组成的“铁三角”是在美国经营齐白石作品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汪亚辰负责从国内进画,庞耐统筹美国市场,收藏家王方宇则负责撰文推广。就连一向只关注古代绘画的收藏大家王季迁,也对齐白石评价颇高。王方宇和西方收藏家安思远都是齐白石的重要藏家,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不少齐白石作品都来自他们。

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关注度相比,近代绘画的影响力稍逊一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审美趣味的差异性。由于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原生艺术,即使在海外不乏崇拜者和推广者,但始终与西方主流审美有些偏差。但在西方某些艺术家或艺术领域从业者那里,他们又会被齐白石的天真、稚拙打动,毕加索就曾拥有过齐白石的作品。据薛良观察,齐白石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更容易被西方视野接受的,比如他在作品中表现的日常生活——烛台、算盘、农具——都很值得玩味。西方人看中国画,一方面看艺术,另一方面看的是东方情调的生活。

(参考文献:《齐白石与北京画院》,马明宸著;《飞来彩蝶占墙东——辽宁省博物馆齐白石书画收藏实录》,由智超著;《齐白石与20世纪中日美术交流》,周蓉著;《捷克的齐白石作品收藏》,贝米沙著,周蓉译)

,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