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间发现窗外的银杏已由青翠转为金黄,三载时光如同指缝间漏下的细沙。这些日子收到许多温暖的问候,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你们的牵挂。其实这段静默的时光,恰似植物在寒冬积蓄能量,我始终在生活的土壤里深深扎根。
晨光微露时,我会沿着城市河道慢跑,看芦苇在风中翻涌成浪,耳机里循环播放着日语学习音频,这是坚持了900多天的仪式。工作日午休时间,总能在公司顶楼发现我捧着《中国哲学简史》的身影,书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思维疆域的拓展。最近刚通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备考那三个月每个深夜的灯光,都凝结成证书上闪耀的星光。
周末常去城郊的陶瓷工作室,从拉胚失败二十几次到烧制出第一只冰裂纹茶盏,指尖的茧痕是最好的勋章。上个月独自重装徒步贡嘎西坡,在海拔4500米的垭口,背包里装着写满旅行札记的牛皮笔记本。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正拼凑出更立体的生命图景。
当然也有至暗时刻。去年深秋连续加班导致免疫力崩溃,躺在病床上翻看《百年孤独》时突然顿悟: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赛跑。于是开始践行"5:30晨间计划",用冥想、阅读和写作构筑精神堡垒。最近整理的《断舍离手账》里,清晰地标记着每个突破舒适区的刻度。
有人问这样不觉得辛苦吗?但当我看着阳台亲手培育的蓝雪花第三次绽放,当我把母亲教的红烧肉做出属于自己的风味,当我在公益图书馆教孩子们折纸时,分明触摸到了生活温热的肌理。成长从来不是社交媒体上的九宫格,而是将每个寻常日子过成流动的盛宴。
未来的长路上,我仍会保持这种温柔的坚持。就像书房那盆不断攀援的绿萝,不在意是否被看见,只是专注地向着光生长。因为真正的丰盛,从来都是向内扎根,向上生长,让每个当下都饱满如将熟未熟的麦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