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张晓润的诗作《理发记》,也来听听诗歌背后的故事。
女诗人张晓润,陕西定边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草堂》《延河》《飞天》《诗潮》《散文诗》《散文选刊》等文学刊物,入选多个选本。出版有诗集《没有什么此刻是生锈的》、散文诗集《更深的镜子》、散文集《用葡萄照亮事物》。
张晓润的很多诗歌都来自于日常,吃饭、行走、奔跑时的样子;停歇、欢愉或狼狈时的样子。她的诗就是一种简单的记录,就是另一种手起笔落的纸上的素描。今天要分享的《理发记》,也是如此。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吧:
理发记
我为什么要剪断长发,并且
真的就剪断了长发。姐姐
再过三年或者五载,或许
我就可以长发及腰,并用及腰的往事
与更多坚硬的石头,争辩或讲和
姐姐,我们在街上行走
是云突然压低了的缘故吗?我宁愿相信
果真是雨来了,暴风雨来了
而临街的牌子都倒掉了
赫然只立着一个理发店
姐姐,我们同时把头顶的荒草交给了镰刀
这并不意味,我们从此不必为旧事所扰
现在,我仿佛丢失了什么
好像风一下子,吹走了一个人的影子
好吧,姐姐
我们落在大地上,换上新的根须纠缠
《理发记》这首写于多年前的小诗,是张晓润写给自己长发飘飘的时代突然到来的一场“遭遇”的,这个所谓的“遭遇”就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因为一场突然的大雨而躲进了一家理发店。仿佛故事特别设定下的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她和姐姐,都把害怕淋湿的长发就地留下了,而随之到来的,则是不可名状的一万种落寞的情绪,或者更像是一种落难。诗人觉得那像极了一场灾难,因为女人在理发的事情上,类似于一场浩大的割麦。是的,从它被定义为一粒麦时,它就在春天吃力饮过水,它就在夏天用力抽过穗,可是命运的秋天倏然而至,裸露的麦茬因为交付却突然变成了一种伤痕。 在这首多年前的小诗里,诗人读到了自己曾有过的矛盾和挣扎,那种打水的桶意外落入井底的慌张和无奈,而这绝非小题大做的伪议论和伪抒情。在头发的问题上,女人每换一次发型都等同于一场革命,变好看了,约等于革命成功,换难看了,无异于失败的革命。头发于女人而言,不夸张地说,更像是雨果笔下的“黄金在头上”一记。
曾经有个故事这样讲:曹操在行军打仗时曾号令三军:践踏青苗者斩。不料麦田中偏偏飞出一只鸟惊吓了他的战马,致使战马冲进了麦田,曹操“言而有信”,立即拔剑自刎,幸亏左右以死相拼才得以幸免,但曹公铁面,仍自觉地割下了一绺头发代替头颅,并以此发再度号令三军。头发居然可以代替头颅,足见头发之珍贵。 所以请允许一个女人为她的长发写下一首诗,因为这一发,曾动了她的皮屑,也动了她的神经。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张晓润的诗作《理发记》,以及诗歌背后诗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