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春日百花争艳,繁花似锦,是造化挥毫的画卷;秋夜明月当空,是天地无言的偈语。
夏风穿林,送来清凉如甘露;冬雪覆野,铺就洁白似袈裟。
四季轮回,各有其美,本无美丑之分,唯有心染尘埃者,见春则贪,遇冬则嗔。
人间本无“好时节”,亦无“坏光阴”。
若心头不挂枯荣得失,顺应自然,无欲无求,则花开是禅,叶落亦是禅;
风起是道,雪寂亦是道,便是人间好时节。
所谓平常心,非麻木淡漠,而是以清净眼观万象,以无求心对浮生。
莫问时节冷暖,且看心湖是否波澜。
放下闲事,方能心自闲,享受这人间之美好。
—【09】—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尘劳是生活的纷扰与困苦,它让人心力交瘁,常常令我们迷失方向。
欲挣脱尘网,非是易事。世人如茧中蚕,明知缚身的是自吐之丝,却难断贪恋温软的痴心。
凡事皆有其常与非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修行的路从不平坦。
修行之道,须如攀崖者紧握绳头,稍一松懈,便坠入无明深渊,需全力以赴,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此绳头者,乃修行之决心、毅力之象征也。
梅花香自苦寒,非是天地苛待,而是冰雪磨其筋骨,风霜炼其魂魄。
唯有历经磨难,方能显露真心,成就真我。
枝头那缕幽芳,非因其天生丽质,乃因其历经风霜,傲雪凌霜,方得绽放其无尽之芬芳。
莫怨命途多舛,且看寒梅:若非历尽三冬寂,何来一朝满庭芳?
—【10】—
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见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宋·释冲邈《翠微山居诗·其九》
晨起推窗,但见花开满树嫣红;暮色归山,唯余空枝寂寂。
花开时,众生争颂其艳;花落时,无人问津残香。
花开花落,乃自然之法则,恰似人生之起伏跌宕,亦人生之常理。然若将花比人间事,则花与人间事一同。
人间事亦如枝头花,荣辱兴衰,皆是因缘聚散。
昨日朱门酒肉,今朝蓬户蒿莱;昔年雕梁画栋,他年终成荒冢。
若执著于盛放时的绚烂,必难堪对凋零时的萧索。
花开花落本寻常,何必悲欣?
且学那老树:开时不傲,落时不哀,只将枯荣付与四时风。
—【11】—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插秧偈》
插秧,表面是农事,实则是心灵的修行。
在田间地头,躬身插秧,青苗成行,指尖泥水浸润,倒影里竟藏着一片云天。
农人弯腰的刹那,天地悄然翻转——脚下浑浊的泥塘,成了澄明的镜面,映出飞鸟掠过、云影徘徊。
原来低头并非屈从,而是为了看清世界的另一面。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世事,而是能够在世俗中保持清净的心态。
能在最平凡的工作中感悟到心灵的清明,那便是“道”的体现。
修行如插秧,退步未必是妥协。
田埂间步步后移,眼前绿意却渐次延展;尘世中放下执念,心头的芜杂反而化作莲池。
所谓“向前”,未必是疾驰猛进,有时退让一步,方见乾坤开阔。
退步并非退却,而是为了更好地稳固内心,进而走得更远、更稳。
水田中的倒影终会消散,但那一刻的顿悟,已在心间种下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