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领导开会时,让大家发表意见,你猝不及防被抽到发言,磨叽半天说不出三句话;
部门汇报工作时,你说了半天,像是催眠曲似的,下面同事提不起一点兴趣;
同事说个笑话,你还没反应过来,其他人已经接那个梗继续聊下去了,你在一旁尴尬半天;
和朋友聊天说话,你性子急,想到什么说什么,结果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自己都不知道。
是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太差吗?还是思维方式有问题?作者宋晓阳在《完美沟通》中给出了答案。不是我们天生就容易总是紧张忘词,而是我们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和方法。
1.内向性格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很多时候,性格内向的人话少比较安静,对未知事物有惧怕心理,不太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比如说,你刚到一个单位上班,同事们约你中午一起去外面吃饭,你也想去外面吃点不一样的,可又考虑到自己刚来,对这个地方还有身边的人,都不太熟悉,怕一起吃饭说不上话太尴尬,于是你委婉拒绝了。结果那天中午你去食堂吃饭也吃不下去,一直想着这件事,你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和同事认识沟通的机会。
正因为你的内向性格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你错过了一次与同事培养感情的机会。你越不敢尝试,越不会说话。
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每一个与人沟通的机会,从别人身上学习说话的窍门,慢慢从“不敢说”到“敢说”到“会说”。
2.性子急不懂得倾听别人说话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不是真的不会说,而是“太会说了”!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断章取义然后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刚刚打断了别人说话。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个朋友小白,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女孩,性格活泼开朗,每次聚会都是她带动气氛嗨起来。可她有一个小毛病就是不懂得倾听别人说话。聚会时,另一个朋友小黑说她寝室姐妹谈恋爱的故事,她还没说完,小白就着急地说:“直接说高潮部分啊!”小黑还在继续说细节,小白就忍不住了,下意识就开始说起了自己寝室发生的“趣事”。结果弄得小黑很不高兴,她认为小白不尊重她,朋友之间就这样突然多了一条隔阂。
其实,小白并不是不好,她是个热心肠女孩,就是不太懂得倾听别人。本来应该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就因为这个问题,身边的朋友都不愿意跟她走得太近。
因此,与人交流沟通,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如果你有特别想表达的,应该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这是对别人最基本的一种礼貌和尊重。
3.面对突发事件能力太弱
大部分人面对突发事件都会产生紧张情绪,只是有人能及时调整处理好,而有人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情绪。
相信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在开小差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的经历,冷不丁地站起来,当时大脑一片空白,这都很常见。心态好的人及时调整,还能回答个一二,心态差点的人,半天可能憋不出一句话。我初中有个同学,每次被语文老师喊起来背书,都十分激动紧张,紧张到每次他背完一半自己就忘了背到哪,然后问老师能否重新再背一次。基本上每次背书,他能这样来个几遍。其实他并不是背得不熟,是他真的太紧张了!
因此,想要学会说话,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