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孩子来说,识字,是写字与阅读的基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识字是重要的一个点。
目前各地学校对孩子“幼升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年龄要求,考试项目中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对孩子识字也有一定要求。可见,孩子起码在幼儿园就要学会识字了。
但是,现在许多孩子,识字的不顺利,导致了孩子上学以后错别字特别多,还有记得不牢的毛病。说到底,就是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识字方法。
对于孩子识字,有科学研究指出: “儿童若不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00; 若5岁开始学习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10; 4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0; 3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5~130。 ”
由此可见,孩子识字最佳时期在3岁,但并表示每个孩子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早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要以孩子的兴趣来定,否则就进入了 “超前识字”的误区。
什么是“超前识字”?
也就是说,孩子并不是越早识字就越好,很多父母以孩子早识字为骄傲,让孩子2岁就识字1万,每天逼着孩子去早教班识字、阅读和写字,以期达到“赢在起跑线上”的目的,这就是“超前识字”!
强迫教孩子超前识字,其危害不少,主要有:
- 使孩子反感,对书本完全失去兴趣。
- 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感觉到极大的学习压力,把识字当父母交待的任务去完成。
- 由于孩子早期识,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 父母急于求成的态度就等于“拔苗助长”,本身的态度就发生了偏差,会导致孩子识字不得法,反而对识字不利。
二、父母应该如何教孩子识字?
正确的方法,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抓住孩子识字敏感期。
1.把握孩子识字敏感期。
由于只有孩子对识字有兴趣时,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才会最强。因此,抓住孩子兴趣最深厚、好奇心最重的时候,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此时,父母可以顺势轻松把识字这项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孩子。比如,当孩子对书本开始爱不释手,经常指着书本上的字问父母:“这是什么字?”、“我知道这是什么字”。此时 ,父母就可以于是趁孩子高兴之际教孩子这是“上”、“下”、“口”等等。
朋友女儿三岁时,识字敏感期来了,她对墙上贴的人口手非常感兴趣,还喜欢翻阅卡片式图画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让妈妈读给她听,读完她再翻开一页,继续指……有些字来来回回读很多遍,一本书翻了又翻,朋友每次都很耐心地读给女儿听,母女两个很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这样没多久,女儿就会认出不少字了。
对于孩子来说,那些字其实就是一连串的字符,父母与孩子读着玩着享受着自然而然就会说、会认、会用了。因此,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初的愉悦印象也很重要,此时,只要孩子有热情去识,父母就要耐心地配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