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咕咚》的背记清单,结合课文知识点和重难点整理:
一、生字词清单
- 会认字及组词
咕(gū):咕咕、咕噜
咚(dōng):咕咚、叮咚
熟(shú):成熟、熟悉
掉(diào):掉落、掉队
吓(xià):惊吓、吓人
鹿(lù):小鹿、梅花鹿
象(xiàng):大象、气象
野(yě):田野、野外
拦(lán):拦住、阻拦
领(lǐng):带领、领导 - 会写字及组词
吓(惊吓、吓唬)
怕(害怕、不怕)
跟(跟着、跟从)
家(家人、家乡)
象(大象、象牙)
到(到达、来到) - 多音字
吓:xià(惊吓) / hè(恐吓)
都:dū(首都) / dōu(都是)
- 易错字提醒
怕:右部是“白”,不要写成“自”。
跟: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二、词语积累
- 近义词
热闹——喧闹|拦住——挡住|逃命——逃生 - 反义词
热闹——安静|笑——哭|最后——最先
三、课文内容与主题
- 故事梗概
起因:木瓜成熟后掉入湖中,发出“咕咚”声,兔子误以为危险,引发动物们恐慌奔逃。
经过:野牛冷静询问真相,带领动物们回到湖边查看。
结果:发现“咕咚”只是木瓜落水声,动物们明白不能盲目跟从。
- 主题思想
故事告诉我们要“眼见为实”,遇事冷静思考,不盲目听信传言。
- 动物们为何跟着兔子跑?
动物们未亲眼看到“咕咚”,因害怕而盲目跟从。 - 野牛的做法及启示
野牛拦住大家询问真相,强调要“先问为什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课后习题答案
动物们因害怕未核实真相,野牛通过提问引导大家查明原因。
五、延伸学习
- 角色分析
野牛:理性、冷静,遇事不慌乱。
其他动物:缺乏判断力,需学习独立思考。
- 联系实际
讨论生活中类似“咕咚”的谣言案例,引导孩子学会质疑与验证。
六、同步练习建议
-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如兔子惊慌、野牛沉稳)。
- 听写生字词,重点区分“吓”的多音用法。
- 完成课后习题,复述故事并总结道理。
通过以上清单,学生可系统掌握《咕咚》一课的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和思想内涵。建议结合朗读、听写和讨论深化理解。
,